小学前滚翻教学反思11篇.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前滚翻教学反思11篇

小学前滚翻教学反思1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前滚翻,因为低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动作,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我在《前滚翻》这节课设计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场地器材,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乐学”贯穿整个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分散与集中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本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前后、左右滚动的动作和前滚翻技术

2、难点: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滑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一个自主创造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在练习前滚翻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主体验,尝试前滚翻动作,然后再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示范、表演,然后再进行师生评价。给做的好的同学以鼓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再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讲解示范。这样做不但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而且使学生更加快速牢固的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技术要领。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基本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能合理运用正确的发力顺序,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积极探究的意识进一步激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及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完整流畅,运动强度和密度基本合理。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几个问题,有些学生的协调性很不好,由于是新授课,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短,有很多学生要领没掌握好。滚动必须要团身,但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在做游戏巩固动作时,学生忙着比赛,根本不顾动作的正确性。

通过这节课,我自己也感受很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研究教法和课的上下结构,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做到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死练、狠练的教学模式。注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动作。

小学前滚翻教学反思2

小学低年级的前滚翻教学是以最基础的滚动、滚翻动作为教材,活动形式接近于生活,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通过前滚翻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

前滚翻对动作的要求较高,动作不能分解练习,因此很难清晰地讲解整个滚翻过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前滚翻教学之前,我先发布信息任务,让学生开动脑筋来思考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滚翻动作,并鼓励他们,看看那个同学想出的花样多,之后引出本节课的主教材——前滚翻。紧接着我进行了正确的动作示范,同学们看到老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都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但是我并没有让学生马上练习,而是把动作的先后顺序进行了仔细的讲解。

第一是准备动作,要求学生全蹲两脚靠近垫子,下巴紧贴红领巾,两手撑垫,略宽于肩。

第二步两脚伸直,重心前移。

第三步,两手弯曲,用后脑勺触及垫子。

这样的前滚翻动作已经初步告成,接下来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我让同学们互相提示动作要领,纠正错误动作,10分钟下来,90%的学生都能初步完成动作了,只是动作不够圆滑、连贯。

在小结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结果,即: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学得怎么样?在下课前,我把动作要领编成了小口诀,让学生熟记。“先用手、再用头、打个滚、抱紧腿、站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特点,采用“思、议、练、背”的方法学习和掌握前滚翻动作。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学习,自我比较,自我评价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从而突破了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小学前滚翻教学反思3

上周上了一节一年级的前滚翻的课,课堂中间有很多缺点要改正,同我们组的体育教师讨论后总结如下:

1、“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由于关注了每一个活动的质量,出现了教学时间不足而导致结尾有匆匆收场之嫌。因为我是采用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就是:教师提问,学生自练发现,同学交流评价,集体练习掌握,教师简单小结。那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练习全身的协调能力,而且每一个活动都要学生自己实践、交流、再实践,所以,作为老师是无法控制,只能是点到为止,尤其是最后比赛,总有匆匆收场之嫌。

2、学生之间的差距太大。同样一块“垫子”,男女生之间、高矮生之间、素质好差之间,要完成同一个项目,难度实在太大。这要怪我当时一心想要贯彻“一物多用”,而没有考虑同学之间确实存在的这种差距。

3、学生之间的差距,上课时,作为老师必须考虑。如果不考虑,那么课上的安全问题随时可能发生,这是绝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1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