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5课时喀斯特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x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5课时喀斯特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5课时喀斯特地貌;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梳理;1.概念:______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________,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贵州、____等地。;3.地表喀斯特地貌

①溶沟: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②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______。

③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4.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____为主,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______、____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____。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____。;【思维拓展】地下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溶洞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是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关键能力突破;技法点拨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3.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形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典题精研

[典例][2020·江苏卷,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B.②

C.③D.④;[审题解题];[感悟核心素养];知能转化演练;[山东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Q1表示地表径流,Q2表示地下顺坡径流,Q3表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喀斯特地貌区坡地径流中Q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完成3~4题。;3.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地表喀斯特形态有石林、溶斗等,地下喀斯特形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①风力侵蚀②风力堆积③流水侵蚀④流水堆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4.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相同时()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Q1越大

B.坡度越缓,Q1越大

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Q2和Q3越大

D.坡度越陡,Q2和Q3越大;解析:第3题,喀斯特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故选D。第4题,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可增加下渗量,因此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Q1越小,Q2和Q3越大,A错误、C正确;坡度越缓,越有利于下渗,Q1越小,B错误;坡度越陡,越不利于下渗,Q2、Q3越小,D错误。故选C。;石笋(如图1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洞顶渗出,滴水到溶洞底面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地貌。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图2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据此完成5~7题。;5.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

A.洞穴外的动物B.洞穴上覆的土壤

C.洞穴中的植被D.洞穴中的地下河

6.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7.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

A.变冷变干B.变冷变湿

C.变暖变湿D.变暖变干;解析:第5题,材料信息显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不是动物、植物的遗体和遗迹,A、C错;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水滴渗流经过的洞穴上覆的土壤,沉积在石笋上,B对;石笋是滴水到溶洞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的,不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故选B。第6题,图文信息显示,石笋的微层暗条纹与有机质密切相关,有机质又是由雨水从土壤中携带而来,故微层暗条纹的形成与降水相关。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雨水集中在冬季。因此石笋微层暗条纹的形成主要集中在多雨的冬季。故选D。第7题,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说明水滴落的量大,反映了当地气候变暖变湿;当气候变冷变干时,年微层逐渐变薄变暗。故选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q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