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刘骆两派风格差异.doc

试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刘骆两派风格差异.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刘骆两派风格差异

京韵大鼓是我国北方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清朝末年,木板大鼓随着破产农民流入沧县、保定又进入天津、北京等城市,当地人认为用河北方言唱木板大鼓有怯味,于是贬称其为“怯大鼓”,后经胡十、宋五、霍明亮等艺人的改革创新,使京韵大鼓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这之后,“鼓界大王”刘宝全将京韵大鼓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便形成了今天的京韵大鼓。在京韵大鼓发展的全盛时期,形成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刘宝全的刘派、白云鹏的白派、张小轩的张派、白凤鸣的少白派、骆玉笙的骆派等等。在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许多音乐家创造出了不少的经典曲目,《丑末寅初》就是其中之一,曾被各流派代表人物演唱,具有不同的风格。而其也被选入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中,作为初中学段需要了解到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作。以下将对《丑末寅初》两大流派的不同演唱风格进行分析。

在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上,《丑末寅初》算是经久不衰的演唱曲目,1908年,百代公司灌制了一批京韵大鼓唱片,其中有金桂宝唱的《丑末寅初》;1929年胜利公司为刘宝全灌制了《丑末寅初》的唱片,从此《丑末寅初》广为传唱,成为经典唱法,1938年骆玉笙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演唱了《丑末寅初》,而骆派又不止一次灌制《丑末寅初》的唱片,除了1938年灌制的之外,还有1962年和1997年灌制的唱片,这使《丑末寅初》成为骆派具有抒情性的代表曲目之一,从而也证明了《丑末寅初》有经久不衰的演唱历史。

《丑末寅初》在长期发展中,刘派与骆派演唱的最具特点。

先来说说刘宝全的刘派,刘宝全是清末民初红极一时的说唱大鼓艺人,在曲坛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鼓界大王”。刘宝全的艺术造诣很高,他的《丑末寅初》,嗓音脆亮,调门较高,突出了唱中有说的成份,具有高、亮、脆的特点。而骆派骆玉笙是在学习刘派的基础上,又融合了白派与少白的特点而形成的,她的演唱嗓音甜美,有宽广的音域和自然悦耳的颤音,她善于演唱,尤以激越、挺拔的“嘎调”最为动人,被誉为“金嗓歌王”。她的《丑末寅初》更接近于歌曲的演唱,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具有柔、细、媚的特点。除了这些大的区别以外,在细节上还有一定的区别:

一、唱词唱法上的不同表现在

1.唱词顺序上的不同

刘派:一轮明月转西坠,听不见(那)在那花鼓桥楼上,梆儿听不见敲,铃儿听不见恍,锣儿听不见筛,钟儿听不见撞。

骆派:一轮明月朝西坠,我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桥楼上,梆儿听不见(那)敲,钟儿听不见(那)撞,锣儿听不见(那)筛啊,这个铃儿听不见(那)晃。

由此可见,刘派与骆派在唱词的顺序上不一样,根据笔者猜测,刘派是按照“梆儿”“铃儿”“锣儿”“钟儿”四个乐器的声音由小到大排列成的,而骆派是“梆儿”“钟儿”“锣儿”“铃儿”与刘派不同。

2.嵌字与衬字上的不同

刘派:丑末寅初,日转扶桑,【猛抬头】,遥望见天上的星,星和斗,斗和辰,都是那渺渺茫茫、恍恍惚惚、密密匝匝,直沖云霉汉,减去了辉煌。

骆派;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的星,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惚惚、密密匝匝,直冲云霄(哪),减去了辉煌。

骆派在唱词上较刘派的唱词更加的完善,骆派在刘派的基础上将“嵌三字头”改为“嵌四字头”,将主语表达出来,使句意清晰。唱法上,骆派将第一个“星”与第二个“斗”字唱得重,第二个“星”与第一个“斗”字则唱得轻。将唱段演唱的淋漓尽致。又如:

刘派:千门开,万户放,行路的举子,【急急忙忙,慌里慌张,打点行囊,】出离了店房,够奔了前边那一座村(那)庄。

骆派:千门开,万户放,这才惊动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点了行囊,出离了店房,】够奔了前边那一座村庄。

刘宝全在此处运用了京韵大鼓唱词中常用的“四字嵌”,而骆派将“四字嵌”中加入了衬字“了”,使唱词更加连贯,更加口语化,音乐具有抒情性。

3.个别字上的不同

骆派在刘派的基础上将唱词中个别字做了修改,并将这些个别的唱字予以完善,使唱词更加通俗易懂。

二、唱腔上的不同表现在

1.旋律上的变化

刘派与骆派在旋律上有不同,刘派行腔简练,旋律忽高忽低,灵活多变,音程跨度大,多四度音程跳进,转折分明;而骆派的旋律是在刘派旋律的基础上多加修饰,较刘派略显丰富。刘派的曲调进行方法大多按照京韵大鼓中常用的“挑——扬——落”的“抛物线”形的旋法。而骆派经常根据情节加以改变,常出现旋律从高到低的进行,如“渔翁出舱解开缆”这句打破了刘派“抛物线”形的旋法,变为直线向下的下行旋律,独具匠心。

2.音域上的变化

刘派与骆派在演唱《丑末寅初》时的音域不同,骆派音域普遍比刘派高出三四度。刘派演唱的《丑末寅初》音程的跨度比较大,而骆派演唱的《丑末寅初》音调比较平缓,比如曲段中第一番的第一句“丑末寅初”,刘派演唱的音为sol-do-mi-do-mi,中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