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钢丝上的创业者.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走在钢丝上的创业者

——跨境电商合规风险及“二次销售”争议漫谈

随着我国开放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跨境电商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春天。跨境电商领域立法探索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快速发展,基本规范日臻完善。2018年年末《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财发〔2018〕486号)(以下简称“486号文”)出台,跨境电商行业的进出口合规再次成为众多电商企业关注的重点。然而,合规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跨境电商从业者贸易环节中的具体要求尚不明确,从业者对相关政策理解和自身经营模式选择存有困惑,近年来,不断有电商企业被市场监管部门和海关调查。打击跨境电商领域的走私连续数年成为全国多数海关的缉私工作重点。跨境电商从业者在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行业背景下,亦须关注各类合规风险,宛如“在钢丝上行走”。

一、跨境电商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跨境电商主要政策沿革)

平台责任进一步明确

海关总署2018年第194号公告中强调,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业务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境内代理人应对交易真实性和消费者(订购人)身份信息真实性进行审核,并承担相应责任;身份信息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认证的,订购人与支付人应当为同一人。2019年出台的486号文对跨境电商平台的主要责任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要求平台建立防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虚假交易及二次销售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短时间内同一购买人、同一支付账户、同一收货地址、同一收件电话反复大量订购,以及盗用他人身份进行订购等非正常交易行为的监控;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不断扩容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持续扩容,覆盖城市向中西部、东北部倾斜,保税业务城市增加,提升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时效。将具备条件的综试区所在城市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并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进一步扩大

2019年末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扩大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清单内商品实行限额内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按法定应纳税额70%征收基础上,将享受优惠政策的商品进一步扩大至1321个。

跨境支付规范化,结汇业务放开市场准入

随着2019年4月《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的出台,跨境支付进一步规范化,提高了跨境电商业务中支付的安全性和到账速度,缓解了跨境商家资金周转压力。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为跨境电商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7.71万亿元,进口总额6.53万亿元,同比均为负增长。疫情虽然对进出口贸易带来明显冲击,但不改长期增长趋势,庞大的货物进出口总量为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调整监管条件与税收政策

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年度交易限值由没人每年20000元调整至26000元,单次交易限制由每人每次2000元调整至5000元,满足上述条件的商品关税税率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

二、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但合规边界仍不清晰

区别于传统贸易,跨境电商贸易行业链条较长,参与者较多,主要包括多个层级的供应链公司、第三方运营平台、物流公司、支付公司、软件开发者等。在跨境电商实务操作中,从业者面临着众多内生和外生的风险,如网络营销风险、电子支付风险、通关风险、跨境物流风险、法律法规风险、信息风险等,准确识别风险,加强企业合规,成为了从业者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务中,跨境电商企业在接受海关调查或自身合规过程中,对于几个问题究竟在何种情形下会被认定为违法争议较多:

1.刷单:使用非实际消费者信息向海关申报,其中既包括将一般贸易货物伪报成跨境电商商品的恶意刷单行为,也包括平台或消费者因保护隐私等其他原因未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2.推单:将境内外非跨境电商企业的零售订单委托境内企业以跨境电商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并制作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三单”(订单、支付单、物流单)。

3.拆单:跨境电商平台或消费者将超过申报限额的订单拆分成符合海关要求的多笔订单,其中既包括将单笔金额为5000元以上的订单拆分为多笔小订单,也包括将超出个人跨境电商年度交易限值26000元的订单拆分为符合限值要求的订单。

4.分层推广:跨境电商平台在线上或线下通过经销商推广销售,引导消费者下单,或通过社交电商以会员等方式对商品内容进行传播,引导消费者下单,平台对上述推广或引导行为通过广告费、营销费、销售返利等形式支付佣金。

上述四种情形或多或少都涉嫌海关法上的申报不实,但实际是否能构成违规或走私,结论并不明晰。比如,进口批发商为了享受跨境电商的税收优惠,伪造/购买虚假身份信息向海关申报,囤积货物后在境内转卖,这是典型的刷单

文档评论(0)

zgc19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