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颈椎间盘病治疗中的应用解读.docx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颈椎间盘病治疗中的应用解读.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颈椎间盘病治疗中的应用

孙 宇

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100083

自从 Robinson 和 Smith 在 1955 年首先报道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以来,该项技术已经成为 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和颈椎外伤的重要方法。但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 ,前路融合后相邻节段容易产生退变和不稳定,

甚至可以造成原有的症状复发或加重,是影 响颈椎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Baba 观察了 106 例前路术后的患者, 平均随访 8.5 年,有

17 例由于相邻节段退变引起症状复发或加重而再次手术。 Hilibrand 随访 374

例患者,最长达21年,发现前路术后伴有症状的相邻节段退变在10年之内的

年发生率为2.9%,经过统计学计算有25.6%的患者在10年内将出现与相邻节段退变有关的症状。Teramoto对一组45例前路融合的患者随访4年以上,发现其中有51.1%出现相邻节段退变,其中11.1%出现神经症状的加重。

医三院对一组前路融合术66例患者平均10.5年的随访结果提示,相邻节段

不稳定的发生率为 72.73% 。因此,现行的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虽然在 解除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方面具有持久、稳定的疗效,但是在维持颈椎功能方面却存在着明显 的问题。患者术后需要颈部制动 6-8 周,以保证植骨融合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融合后虽然手 术节段获得了长期的稳定,但是这是非生理状态的稳定,颈椎由此失去了相应的运动节段,造成颈椎总活动度减少,相邻节段出现退变加快等问题。一些患者甚至需要再接受相邻节段 的融合术。因此人们一直在观察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发生退变的规律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新技术,其设计理念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植入一个可以活动的装置,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人工颈椎椎间盘的应当具备的基本特性理想的假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 1 )保持椎间关节的运动,维持颈椎的生物力学性能。假体应当能够模拟颈椎复杂的 生理运动,具备椎间盘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各个平面上的正常运动范围,具有符合或高 度接近生理状态下的旋转、弯曲、滑移的瞬时运动轴线。人工椎间盘在运动中应能够吸收震 荡,这既可以合理地分布应力,又能减少假体的磨损。假体能够沿着颈椎重力负荷轴线精确 传导应力,传导轴线过于偏前可以导致颈椎出现后凸畸形、而如果明显偏后则将大部分应力 转移到小关节。另外,人工椎间盘还应当能够重建颈椎前凸角度,达到假体、小关节、韧带 受力均衡,增加该节段的稳定性,防止置入物移位、小关节应力上升而影响假体的寿命。

(2)重建椎间隙高度。颈椎椎间盘退变导致不同程度的椎间隙塌陷,继而导致颈椎周围韧带组织松弛,出现节段性不稳定、黄韧带肥厚、椎间孔狭窄等病理变化,从而压迫脊髓、神经根,小关节所受应力也明显增加。人工椎间盘植入后应能重建椎间隙高度,恢复应力分布。同时要考虑个体差异,根据椎间隙的高度、横截面大小及不同节段的椎间角,设计不同规格的人工椎间盘。

(3)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所选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例如抗腐蚀和耐磨损,能在体内长期存在,其降解产物无致癌性和器官毒性,尽可能避免产生诸如炎症、神经性损害等明显的组织病理反应。

( 4 )耐久性、安全性。由于因患颈椎间盘疾患而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最小年

龄可以为20岁左右,因此理论上所用生物材料必须经受相当于50年的循环加

载。按平均每年2百万次负载和12.5万次弯曲计算,人工椎间盘在体内要能耐受约10亿次的颈椎运动而不损坏。人工椎间盘与其它人工关节不同,其周围相邻着神经根、交感神经干、大血管、脊髓及其它重要的脏器,假体的损坏和磨损碎屑可能导致邻近组织的损伤。所以人工颈椎间盘的设计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确保其任何一部分的损坏都不引起严重后果。

( 5 )牢固固定。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后应当能够维持即时和长期的稳定。即时稳定 可以通过螺钉、U 形钉固定于上下椎体,或通过齿、钩等与周围骨质嵌合。长期稳定依靠假 体与椎体的骨性连接。当前人工椎间盘都有多孔表面,为骨组织长入提供了空间。 McAfee 等 的研究表明,根据减压术中是否保留后纵韧带,

将假体分为保留后纵韧带的颈椎人工椎间盘 和不保留后纵韧带的颈椎人工椎间盘。后者为固定型假体,与前者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固定于 椎体的侧翼,适用于那些需要将椎体后缘连同后纵韧带一起切除的病例。

(6)可翻修。在患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