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十四地市民间大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VIP

2024年辽宁省十四地市民间大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省十四地市民间大联考第一次模拟

语文

辽宁省14地市中考命题研究组命制

(本试卷共23道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发怔(zhèng)鲁顿(dùn)诳骗(kuāng)箪食壶浆(dān)

B.愧赧(nǎn)遵循(zūn)瞥见(piě)正襟威坐(wēi)

C逞能(chěng)漫延(màn)缭绕(liáo)间不容发(fā)

D困厄(è)潮汛(xùn)压榨(zhà)相得益彰(zhāng)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代私家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山水为骨干,以池水为中心,亭台楼榭、曲槛回廊无不巧妙安排,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构成一幅幅令人的艺术画境,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与中国传统绘画相似,古代私家园林的园主注重把命名、题咏与景物的安排在一起,把它们作为园林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A.内容乐此不疲更结合B.旨趣乐此不疲更联合

C.旨趣流连忘返也结合D.内容流连忘返也联合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②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③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④它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⑤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新时期,家训文化的生命力需要传承与创新。

A.“文化遗产”“立身处世”“持家治业”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③句是病句,将“凝聚家庭氛围”和“形成良好家族风气”换位置。

C.第④句的“它”指代的内容是“家训文化作用突出”。

D.“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适合放在句①之后。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某中学举办以“致敬经典·点亮青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动安排如下:

(1)博观约取,古今荟萃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B.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多样。教材中的《天下第一楼》和《枣儿》都属于话剧。

C.《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接受招安后,生擒方腊立下战功,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为救朱赫来入狱,后谎称被捕的理由是宵禁的时候出来溜达,于是竟意外被释放。

(2)含英咀华,感悟人生

同音异字,一字立骨。请从“镇”“振”“震”中任选一个字,并联系一位备选人物的经历,谈谈这个人物给你带来的精神力量

备选人物:武松简·爱保尔

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唐)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①。

莫道桑榆晚②,为霞尚满天。

【注释】①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②桑榆:指桑、榆二星。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有叙事的部分,甲诗写了自己被贬的经历,乙诗写了自己老去的表现。

B.甲诗中,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了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C.乙诗中,刘禹锡写了人老去虽然全是难过之处,但是依然内心觉得畅快且自在,体现了他的乐观豁达。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