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解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ppt

【要点解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享交流2.交流:怎样写研究报告。(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例: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分享交流(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说明下列内容:课题提出的缘由;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例: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分享交流(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1.查阅书籍和报刊。2.询问身边的人。3.其他方法。例:分享交流(4)资料的整理。可以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如表格等。例:类别内容来源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管(掌管刑法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历史名人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设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现状据统计,2018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分享交流(5)研究结论。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理”姓,唐代时,大量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3.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例:分享交流3.撰写研究报告。①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汉字内容,开展简单的研究。②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围绕生活中的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开展简单的研究。分享交流4.示例: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如今街头不规范用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不规范用字。这些街头不规范用字影响了市容,对文化传播产生了不利影响,急需治理,以净化我国的语言文字环境。二、研究方法1.走上街头,寻找街头不规范用字现象,记下或拍摄下来。2.查阅书籍。到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在语言类或文化类书柜,查找有关街头不规范用字的书籍,并记录下来。3.网络搜索。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关街头不规范用字的图片等资料,并整理汇总。分享交流三、调查研究情况及资料整理我们一共调查了70家商店的招牌,有9家出现了不规范用字问题。例如,一家餐厅将“凌晨”错写成了“零晨”,一则招工广告将“家庭”写成了“家廷”,一家洗车店把“洗车打蜡”写成了“洗车打腊”,一家服务公司把“安装下水管道”写成了“按装下水管道”,一家快餐店甚至把“大排档”写成了“大排挡”。通过查找书籍和网络搜索,我们发现一些街头广告中,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例如,将“打折”的“折”写成“拆”,“啤酒”的“酒”写成“洒”,“寻人启事”的“事”写成“示”,“停车收费”写成“仃车收费”。四、研究结论。1.街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分享交流(1)同音字产生混淆,如“再”和“在”、“以”和“已”、“报”和“抱”、“坐”和“座”、“象”和“像”、“凌”和“零”、“腊”和“蜡”、“具”和“俱”等。(2)形近字产生混淆,如“喝”和“渴”、“按”和“安”、“挡”和“档”等。(3)写字人文化水平比较低,使用汉字很随意,如“停车”和“仃车”。(4)字义分析错误,如“和”和“合”、“像”“象”和“相”等。2.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1)成立“消灭不规范用字”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讲解街头错别字的危害。(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3)建议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加强监管力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