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6-人教课标版.doc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6-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合肥三十中程立鑫

【教学目标】

识记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方法。

.理解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教材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记述了一段孟子与梁惠王关于“民不加多”的讨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孟子对自己“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的阐述,最后孟子怀着激动的感情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本单元还选入了《劝学》《过秦论》《师说》,单元提示里告诉我们,本单元主要是学习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在艺术上,大量采用,比喻、排比、夸张的艺术手法。可谓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达到很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都较初中有长足发展,且对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都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由于古今汉语的变化,多数学生能够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但对于一些文言语法知识还很模糊,不能准确地翻译,限制了对古人思想的准确解读能力。

【课标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定位是“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要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够在文言文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课标》对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目的阐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即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是将历史的眼光与现代的观念相结合。运用这种方法,才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认同感,使学生的民族意识得到增强,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课标》对传记类作品阅读的要求是,“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教学建议】

课文第三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教学时可参考课文研讨作适当讲解。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诵读时要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识记积累“数”“发”“胜”等文言实词,“以”“之”“于”等文言虚词和判断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鉴赏孟子的论辩特色。

.理解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虚词、实词和文言特殊句式的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初中时大家已经学过孟子的文章,都是劝说君王施行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也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而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总体简要概括孟子思想及本文的主要内容。

复习

了解作者

与学生一起回顾关于孟子的文学史常识

孟子(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名轲,别名子舆,(同“于”的音),汉族,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加深对孟子的了解

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各国统治者对外征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兵员缺乏,劳力不足。因此争夺人力,成为当时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鉴于此种情况,孟子提出“仁政”主张。

帮助学生孟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指导诵读

读准字音句读

狗彘,庠序,饿殍,鱼鳖

注意句读,语速和语气

帮助学生朗读和背诵全文

文本分析

分析理解第一段

理解“凶”、“河东”、“之”的意义与用法。

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怎样的疑问?为何有此一问?

明确:“王好战”,说明梁惠王希望提高梁国的国力进而在征战中获得优势,而只有增加人口才能达到目的,故梁王开门见山地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凶:荒年

河东:古今异义

之:取独

识记常见实词与虚词用法,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理解孟子的

文档评论(0)

138****80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