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倾听理性的声音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特点,思考“纳谏”“拒谏”的原因,培养思辨性思维。

2评价历史人物的优秀精神品质,培养担当精神。

3学写颁奖词。

学习重难点:

评价历史人物优秀精神品质,培养担当精神。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回顾课程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1提出问题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谏太宗十思疏》

(以“固本思源”设喻,比喻立论)

2分析问题为什么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教训)

3解决问题思些什么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提出具体做法)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的观点

王安石的反驳

侵官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生事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征利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拒谏

辟邪说,难仁人,不为拒谏。

怨谤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王安石的立论

立论一

人习于苟且,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

立论二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立论三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补充:“明实之辩”是中国哲学史和逻辑思想史上对名实关系的研究和争论,即言语与世界实质关系之争。名即名称、形式、言语。实即实际内容。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明即司马光给新法冠上的罪名。实即王安石变法的实际内容、性质。

二背景补充:

《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因隋鉴不远,故励精图治,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际民生的政策。随着功业日盛,内外无事,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奢靡,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变得“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多数朝臣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及时进谏纠正太宗的偏差。

太宗看此书后很惭愧表示重建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答司马谏议书》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变法运动。这次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了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三次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刑法恢复旧制。

熙宁变法第二年,司马光以书信的方式从五个方面针对刚开始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向王安石提出反对意见(见《答介甫书》)。这五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是“侵官”,“财力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

第二是“生事”,“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左者右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第三是“征利”,“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第四是“拒谏”,“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变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第五“致怨”,“士大夫在朝廷及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切切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

王安石在回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指责,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决心。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停止。

三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补充以下表格:(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主要人物

写作背景

论说对象

写作目的

结果

唐太宗是明君,魏征,王安石,司马光三人都是权臣,面对“社会时弊”,各有作为。唐太宗和魏征君臣合一,纵然很好;王安石与司马光政见不同,无法相融也很常见。

2讨论:通读文章,结合背景,说说魏征与王安石写下这两篇文章的立场分别是什么?从太宗“纳谏”和王安石“拒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在事件中两人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魏征

王安石

写作立场

启示

精神品质

资料补充:

魏征:(1)比干: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2)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也。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

王安石:(1)列宁称他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2)汉代文学家,思想家刘安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3)宋史王安石传记载: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意,三诒书反复劝之,安石不乐。

(4)宋人邵伯温说:呜呼,二公之贤多同,至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