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学习方案-人教课标版.doc

琵琶行(并序)学习方案-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琵琶行(并序)》学习方案

陕西延安中学杨建青

学习目标:

1、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探索古诗阅读鉴赏语言的方法。(知识与能力)

2、学习诗中运用大量鲜活的比喻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知识与能力)

3、把握以音乐为主线串连情节、结构全诗的特点,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知识、能力与情感)

4、形象化地解读诗人与琵琶女的人物形象,领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旨内涵,探索并总结古诗阅读中叙事诗主旨解读的方法。(能力与情感)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字词诗句意思

、自主研读根据鉴赏目标设置的相关问题

、教师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点拨

、交流明确,完成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把握叙事结构,赏析人物形象,品味主旨句“同时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学习重点难点:

、把握全诗以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为主线的结构特点。

、理解音乐在诗中沟通情感的桥梁作用,赏析诗人与琵琶女命运的相似处,领悟主旨。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研读、点拨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复为鼓琴者。

这个发生在春秋时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一曲《高山流水》和摔琴谢知音的佳话。同样,在唐朝也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来聆听这个感人而又让人感伤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指定六位同学依次诵读序文和全诗(每人一段),并正音。

(二)教师范读全诗(配琵琶乐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序文和全诗,自主研读,整体把握。

问题:

、请找出序文和全诗对应的部分。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明确:

问题: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前两句对应;第三、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跟诗的第二、三节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节对应。

注:设置此题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帮助整体感知。

问题: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问题: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

三、鉴赏结构,品味主旨

提问:“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和琵琶女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什么?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

对,是音乐,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

提问:全诗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请用诗歌的七言形式概述每一次的演奏情况。(教师可给学生示例,例如第一次可以概括为“江边送客闻琵琶”,然后请学生自行概括)

回答、明确:三次,一是第一节(暗写),江边送客闻琵琶。二是第二节(明写且详写),船中聆听琵琶声。三是第五节(明写且略写),重闻琵琶青衫湿。可见,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提问:诗人为何一闻琵琶邀相见?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回答、明确: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乐曲,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此句也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提问:

()诗人再闻琵琶声后,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叹?

()诗人与琵琶女“沦落”情况的抒写,让我们看到了二人命运有哪些相似之处?造成二人“沦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二问尽量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然后用语言概括二人命运的相似点)

学生研读讨论后明确:第一问:诗人的形象,在诗中着重表现的是他的“谪居卧病,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

第二问相似点:

()来自京都。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年青得意。琵琶女是名扬京都的女艺人,“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昔日在京城红极一时;白居易则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29岁进士及第,后授翰林学士。

()命运转变,落魄失意。琵琶女命运转变的原因是自己年老色衰及别人重色轻才,非本人过错;诗人遭贬浔阳是因其合理主张被腐朽官吏视为越职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