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6张】(共26.pptxVIP

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6张】(共26.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是怎么来的?

从猿到人的演变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重点: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分布难点: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一、史前社会

1.梳理脉络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旧、新石器时代的划分标准与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人类化石点遗址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与成果原始社会发展的三大阶段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社会生活:(或时代特征)1、打制石器2、从事渔猎和采集3、过着群居生活4、元谋人、北京人已学会用火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特点: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社会生活:(或时代特征)1、大量使用陶器2、开始从事农业生产3、饲养家畜4、修建村落5、生活逐渐稳定遗址分布: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方向发展。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遗存代表:

2.问题探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1)阅读以下两幅地图,比较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特征注:左图来自教材第2页,右图来自东北师大的中国古代史课件同:多元性异:从满天星斗到六大区系

(2)“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向心的花瓣结构),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烟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据《中国大通史·史前》卷整理重要因素: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社会形态社会特征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谷物粟(小米)水稻手工业彩绘陶器蛋壳黑陶养蚕缫丝技术精美玉器精美玉器共同劳动成果共享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分化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彩绘陶器大汶口文化红陶龙山文化蛋壳陶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

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打制方法制造石器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代共性特征: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2、大量使用陶器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黄河流域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彩绘陶器、栽培“粟”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龙山文化黑陶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多元一体方向发展。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开启文明古国时代

默写: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代表:1、7000BC——5000BC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粟)、大汶口文化⑵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技术)2、5000BC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从部落到国家中华文明脉络清,炎黄始祖奠功勋!三皇五帝炎黄部落联盟“禅让制”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毛泽东《祭黄帝陵文》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1.梳理脉络(1)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在中国古代,我国历史的开端是在哪个阶段?夏朝是怎样建立的,启的继位有怎样的意义?夏朝对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怎样的统治方式?(2)思考有哪些资料可用于证实五帝后期与夏的历史?这些资料是否足以证明五帝后期与夏的存在?国家产生

(1)国家产生的条件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盆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2.问题探究: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国家

注:左图为教材插图,右图为北大中国古代史课件截图区别:墓葬规格的大小、随葬

文档评论(0)

姚启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8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