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案例1-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将进酒》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极富音韵、情韵、美感的经典之作,是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最为适用的材料。

因此,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达到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将进酒》是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作品,单元设计是通过本文的赏析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诗歌音韵、情韵、美的意蕴,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

学习目标:

①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②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③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齐读《饮中八仙歌》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过: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白的《将进酒》,一起去感受他张扬豪放的诗酒人生!

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长恨歌的时候就说过,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世,所以我们先来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幻灯片)

三、品读诗歌

、读其文。这个环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义,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把全诗朗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看看哪些字音和词义还把握不准,待会儿共同交流(约分钟)(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和词义)

师:字音和词义我们读准了,疏通了,哪位同学能试着读一遍全诗?其他同学做好点评的准备,点评时可以从吐字发音、感情把握等方面来考虑。

听范读

、体其情。师:这个环节老师提一个问题:读《将进酒》,你读出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提示:内容、手法、情感)(小组讨论环节)

师生交流,探讨诗歌中的情感

总结情感脉络:

悲(悲伤无奈):人生苦短,韶华易逝(夸张,比兴,)

欢:酒逢知己自信旷达

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用典、借代)

【明确】.李白的愁无边无际,“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的“愁”是“古来圣贤”(一切清醒者)积淀下来的万古之“愁”——怀才不遇,岁月蹉跎,是千千万万个圣贤之士的共同感情。

师: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颗积极入世的火热的心,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评其人

以“我心中的李白”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学生课前完成此任务)课堂上师生交流彼此的作品。

四、总结:

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纵情傲物的权利。我们读李白的诗,可以读出庄子般的潇洒飘逸,也可以读出屈原那样的倔强不屈,他一生与酒如影相随,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乐观自信,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下面让我们全体起立,尝试背诵全诗,再次去感受“诗仙”之才情,“酒仙”之豁达!

(学生全体起立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学反思

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本次有效教学展示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这篇千古名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其中一些重要的思路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之后的教学。

一、教学设想及过程

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体裁,历来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语文中也一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诗歌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教法。大多人特别重视朗读这一方式。

但是在观摩了很多诗歌教学之后,我认为,在中学阶段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朗读只是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尤其是朗读不但是技法,更是受限于个人音质等条件。一个学生可能在心里已经理解到了应该怎样来朗读,但是他无法读出。所以我选择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把学习目标定位为把握诗歌感情,理解诗人形象。

二、教学反思

(一)可以肯定的几点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仅仅是大小讨论所能体现的。在教学重点的设置,教学进度的推进这几方面也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通过预习,每人都提出自己的疑难。

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贪图教学进度的快速,而是依靠学生的讨论来推进,并没有严格地划分各个部分的时间,从而使讨论

文档评论(0)

151****23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