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历史依据.pdf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历史依据.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历史依据

摘要: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各方面综合因素合力

作用的结果。本文着重从国际国·内环境主客观原因方面,探讨建国初期我国选

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启示。

关键词: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在选择工业化道路时对两种工业化

道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中国当时发展的情况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在借鉴苏

联经验和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基础上,最终确立了一条以重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

重工业,兼顾农业与轻工业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建国初期我国的基本

国情来看,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建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中国的仁人志士经历一百多年的探索,最终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

济基础十分薄弱,“一穷二白”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基础的真实写照。土地改革之

后,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是互助组,初级形式的农村生产合作

社数量还极少。旧中国当时存在的是大量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所建立起来的小生产

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而工业只占

到30%。由于长期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工业

的发展十分缓慢且工业体系很不完整。农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不仅比重较大,而

且民展极为落后。由于国民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经济形势极度紧

张,加之落后的农业,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新成立的中国总

体而言还是一个农业国,如果不尽快实现向先进工业国的转换,中国新生的人民

政权也就相应地无法得到巩固。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

上,而只有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促使农民和小生产者走向联合,采用先进

的生产形式,才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2.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比重较大,资本主义经济比重较小

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之后,中国的国营经济在社会中比重较大,这就意味

着建立工业化的基础比建立资本主义工业化更加有利。由于国营经济具有规模

大、集中、机器设备先进等优势,所以在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候能够利用原

有国民经济的基础。“据1949年统计,社会主义工业固定资产占全国工业固定资

产的80.7%。在全国大型工业的总产值中,社会主义工业所占的比重为41.3%。

在全国生产资料(包括手工业)中社会主义工业占48%。在全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

量中,社会主义工业所占的比重如下:电力产量为58%,原煤产量为68%,生

铁产量为92%,钢产量为97%,机器及机器零件产量为48%,水泥产量为68%,

棉纱产量为49%。同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控制了全国铁路和其他大部分现代

化运输工具,以及绝大部分银行业务和对外贸易。许多重要的物资和工业原料,

如棉花、粮食、煤炭、钢材、铜钨、锡等,均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控制。”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具有集中一切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经济落后的新中国,只有

把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到国营性质的大工业中,才能尽可能快地改变我

国落后的面貌,尽快“赶超”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建

国后资本主义经济与其他经济并存,但并不占主导地位,且朝向国家资本主义方

向发展,想要通过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让新中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设想是不

可能实现的。虽然一些资本主义工业也能为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基

础,但是这些资本主义工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成本高,资金缺乏,生产能力低

下,要想利用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也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社会主义改造。

3.现代性的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小且工业发展极不平衡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现代性大工业更是少

之又少,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中国的工业基础与同时期的各个国家相比都是十分

落后的。在中国仅有的工业中,工业的发展又是极不平衡的,重工业只占到全部

工业的30%左右,而轻工业却占到了70%左右。重工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只有一些生产原材料的工业,机器制造业几乎没有。此外,绝大多数的工业都集

中在东北,多数的工厂又集中在了上海和天津,这造成了中国工业的畸形发展。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尽快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就只能从重工业开始,

为农业和轻工业奠定必要的基础。“经过1950年-1952年这3年的恢复时期,我

国使用机器的现代工业的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