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古代寓言二则教案-苏教版.doc

(苏教版)古代寓言二则教案-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理解两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两篇寓意深刻的小短文,学习时不宜在翻译上浪费太多的功夫,而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领悟作品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郑人买履》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一下,小学里接触过哪些寓言故事,谁愿意给同学们讲一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过时空的隧道,回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去看一看在那儿发生的一个与鞋子有关的故事——郑人买履。

二、简介韩非:

韩非(约前—前),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出身于韩国贵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秦相李斯都是学者赵国人荀卿的学生,而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韩非见韩国国势日益削弱,曾上书韩王,建议变法,主张修明法制,富国强兵,求人任贤,但未被采纳。他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变化,著为《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万余言。秦始皇见此书后十分欣赏,于是急忙派兵攻打韩国。韩王即遣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尚未得到信任重用,就遭李斯、姚贾的嫉妒谗毁,后被李斯毒死在狱中。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儿。全书篇,约十万多字,绝大部分属于论辩文,他善于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扁鹊治病、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郢书燕说、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广泛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指名朗读:

、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读懂大意。

四、复述课文,其他同学围绕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点评:

、起因:想买鞋,量好脚做好尺码,但出门时却记在了家中。

、经过:去集市上发现忘记带尺码了,于是回家去取。

、结果:取来了尺码,集市却散了,没买到鞋。

五、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检查复述时语言表述是否完全正确。

、度:

()先自度其足(ó,量长短。)

()吾忘持度(ù,指量好的尺码。)

、之:

()而置之其坐(指量好的尺码)

()至之市(到……去)

()何不试之以足(代鞋子)

、操持取

而忘操之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这三个词的意义都与手的动作有关,都可以用“拿”来解释,但在文中却不可以换用,因为这三者有某些差别:

比较而言,“操”和“持”意思相近,都有拿在手里或携带的意思。但“操”侧重于拿在手里这个动作,而“持”重在这个动作的稳定状态,因而有持久、持之以恒等说法,而操没有这个用法。“取”字,一般用于将没有到手的东西设法拿到手,与前两者差别明显。

六、再读课文,归纳寓意:

、让学生先说一说各自读后的感受。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作小结: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不能墨守成规。要知道变通、要从实际出发。

七、小结并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则寓言。

、收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选择其中你喜欢的一篇,写字左右的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情节:想买鞋、量尺码、忘在家、回去取、集市散、未买到

寓意:讽刺那些只信教条不知道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僵化的人。

附教后心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刻舟求剑》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检查第一则寓言故事的背诵情况,交流各自的读后心得导入新课。

二、简介《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取材广博,语言整齐简练。

三、自由朗读并复述故事的内容。

四、翻译下列句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五、楚人能找到他的剑吗?

可以让学生口头阐述理由,也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图作出说明。

六、齐背这则寓言,想一想: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何收获?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事情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否则会犯错误。

七、拓展延伸:

、收集两三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叙述其情节,并指出各自的寓意。

、再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并指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如现在的教育改革,如果教师的观念不变、教法不变,则会出现“新瓶装陈酒”“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等。

八、小结全文并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

九、板书设计:

人物:楚人事件:求剑结果:没找到

寓意: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

附教后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