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4-北师大版.doc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4-北师大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设计缘由:

尝试把这类学生对基本史实了解比较多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对知识的认知部分,提高教学目标,直接切入到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二、内容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战争胜负因素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古代战役中军事谋略的重要性;同时,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历史史实情节的叙述和分析比较,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曹操的评价,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批判的继承和学习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本课的史实

官渡之战:公元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且曹操多次颁布“唯才是举”的办法,招募人才,重用人才;经济上,采取了屯田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积蓄了军队粮草的储备,同时恢复了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公元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资料注释:

“诸葛亮借东风”:我国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我国冬天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西北风。而夏天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东南风。西北风是月以后很平常的气候现象。但由于地区局部因素影响,在大气候背景下偶尔也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气候现象,比如冬季出现东南风,这叫天气现象,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昼夜风。在军事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诸葛亮本来就是一个博学的人,且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准确地预报了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为欺骗周瑜,他设坛祭神“借东风”。

☆教学方法

示图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都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以消化,系统,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运用。

.分析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以多败少的原因时,教师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再适当加以引导,归纳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关注历史人物在战争胜负中起的作用;在评价曹操时,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曹操事迹和作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以外,制作课件。

☆学法指导

.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通过“诸葛亮借东风”,让学生认识到诸葛亮不仅是一个博学的人,而且是一个有心

文档评论(0)

细雨滴梧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