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PAGE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论文

浅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作者

准考证号

毕业证号

外语考号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答辩成绩

答辩时间

浅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小说以五四运动后数年间的四川成都为背景,通过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高公馆没落、崩溃的故事,悲愤地控诉了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痛切地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热情地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形象、人物语言描写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我国现代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巴金;《家》;艺术特色

巴金先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大哥李尧枚,二哥李尧林对他的人生道路、创作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上海与大哥李尧枚那段共度的时光为他开启了生活宝库之门,让他的生活不再只是虚幻的空中楼阁,在真实的生活中真切的感受到了社会封建势力与新思潮的博弈,为他后来创作《家》找到了契机,夯实了创作的社会基础。巴金先生在一九三一年四月的《激流总序》中这样写道:“我底周围是无边的黑夜,但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一股生活之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路,以通过黑暗的乱山碎石中间。”注释:巴金:《激流总序》,

注释:

巴金:《激流总序》,1931年4月,《巴金选集》第1卷,第1-2页。本文引用的原文出自此版本的,不再一一标注。

家族亲属声誉的旗号,先后制造出“闹鬼”、“血光之灾”等闹剧,吓死了老太爷,害死了瑞珏。明摆着是军阀的混战导致商场受损,家族产业受挫,却强迫觉新来赔偿损失,在高老太爷死后不久,就开始盘算分家,还有因缠足行动不便的淑英,抑郁的蕙和甚至因为不能传嗣就被亲生父母虐杀的淑贞,她们都是上流社会的小姐,都不能逃脱厄运的魔爪。而家中下层人物的代表鸣凤,说她是为了殉情而死,不如说她是以她的死向她痛恨的旧制度说不,以死捍卫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和纯洁,对于这个让人爱怜又婉惜的丫鬟,国外的评论家奥尔迦朗就说过:“鸣凤的文雅使人感伤的形象是小说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的爱与死的故事也是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情节。”她的故事极大的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看到,旧制度吃人的獠牙早已经扎进每一个鸣凤的心脏里,夺走鲜活的生命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问题。这样一群美丽、纯洁的正值妙龄的女子,如同一朵朵盛开在寒夜的梅花,过早的凋零。

除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外,还有对大家族中众多纨绔子弟的嘴脸的刻画,他们仗着祖上的积累,便理所当然的认为那是他们挥霍奢侈的资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挥霍无度,不思进取,不问前程,坐吃山空。作者从最生活化的地方落笔,以点带面,让我们看到那个至死还在想维护家族秩序的家长并没有改变家族没落的命运,因为根基已被家族蛀虫掏空的高公馆经不起时代的洗礼,这种新旧对比使读者更加形象的认识到封建宗法制度的腐朽,封建制度灭亡的必然性。让笔者看到了旧事物必然消亡,对新时代和新青年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文中新女性的代表人物琴就在一场婚礼上说过:“这不是公平不公平,这应当归咎于我们这个不合理的制度。”?巴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作品还体现了“五四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带给社会的新变化。比如:学生罢课请愿、女子剪发、学校开放女禁、推广白话文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带来了民主主义思想,独立、民主、平等、自由、科学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求。他们中很多人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宁肯放弃阶级等级的优越、丰厚的物质,也要选择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做不懈的斗争,折射出进步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章将个人生存之道、家庭婚姻与整个社会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凸出了当时封建制家庭守旧与新文化及五四运动带来的社会变革、纨绔子弟与进步青年的思想落差、年长者与年轻人的不屑等种种矛盾、不相融和不协调。正如作者在创作时说:“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巴金:《关于家》载《巴金选集》第1卷第427页。这样激越流畅的呐喊,喊出了进步青年的心声,作者以自己曾经的家庭生活为背景,却不是只写日常琐事,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