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打包14套)-人教课标版10.doc

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打包14套)-人教课标版10.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课师说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一说今河南南阳县)人。每自称“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最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在唐代中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派与革新派的斗争中,他的政治态度比较倾向于保守。但他出身于小官吏家庭(祖父、父亲只做过长史、县令),加上“三岁而孤”,随兄嫂颠沛流离,到岁时才登进士第,又经过许多挫折,才得到“试校书郎”这样的小官(《唐六典》卷十:“秘书省校书郎八人,正九品上。”)。其后又屡遭排挤贬斥,直到晚年才做到“吏部侍郎”(《唐六典》卷二:“吏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因此,他和庶族地主阶层又有思想上和人事上的联系,为他们“鸣不平”,尖锐地揭露世族地主阶层的丑恶腐朽,有“操行坚贞,鲠言无所忌”(见《新唐书·韩愈传》)之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年),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求宽民徭役,免民租税,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元和十四年(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他又上书极谏,几乎被处死,后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这两件事说明他颇能关心民间疾苦,并能犯颜直谏。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由韩愈提出来的。他所谓的“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韩愈在文学上的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后世称韩、柳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文集》里。

【重点理解】

一.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ǒ)

二、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一词多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à,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惑

①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③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可怪也欤(副词,与

文档评论(0)

浅唱愁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