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docxVIP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科书

书名:部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及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2.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然而,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中国,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有人到处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此时,鲁迅站在时代的最前列,针锋相对地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所查阅到的背景资料。

(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师:听完同学的分享,现在请你们来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生自由回答)明确:当人们陷入迷茫和悲观的时刻,激发人民的自信心和抗日斗志,指引方向,给人们精神力量。

(课件出示)

鲁迅,新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他那优美的散文、精湛的小说,尤其是冷峻辛辣的杂文,一直吸引着我们。难怪文学评论家赞誉鲁迅先生的杂文“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学的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中的奇葩”。作者唐弢在《琐忆》一文的开头就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一伟大的人格精神也充分体现在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

师:现在请同学根据自己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和自己的积累以及课件上出示的人物介绍,请你们来说一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请同学来朗读一下课件上的内容)

(生自由回答)明确:爱憎分明,对人民任劳任怨,对敌人绝不屈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议论文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师补充)明确: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师:本文就是一篇驳论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的错误观点是根据什么得出的?

(2)作者为什么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4)作者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论论据:①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②不久:只寄希望国联。

③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2)直接反驳: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间接反驳: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3)正面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作者论据: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今有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斗士。

(4)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刚刚我们梳理过了本文的论证过程,现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完成后小组内分享交流。

(课件出示)

师小结:用驳论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

五、理解含义,把握主旨

师:鲁迅在文章中提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不同的“中国人”,并想一想不同句子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试着完成任务单上的表格。

(课件出示)

文中提到的“中国人”

含义

示例: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指所有的中国人

(生小组交流,派代表上台分享)明确

①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