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课后习题(含答案).pdf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课后习题(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

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

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

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后到京师,受业大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

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

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

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

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

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

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

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

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

“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吾蒙国恩“,致位牧伯,

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侯嬴“长守于贱业,晨

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

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

子弟皆服其训化。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

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范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

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B.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

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C.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

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D.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

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文中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B.烈士,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也指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人。

文中取的是忠义有志之士的意思。

C.辟,指征召出仕,与文中举州茂才“”的举“”都是由皇帝直接向社会

征聘任命。

D.夷,古时对我国东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可用来泛指四方的

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式信守承诺,按时拜访老友。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

式果然前往。

B.范式接受重托,不负同窗之谊。范式与陈平子虽同窗却从未见过

面,平子生病快死的时候将身后事情托付给范式,范式将平子视作死

友,照料平子的妻儿。

C.范式不求回报,淡泊名利。范式将平子的灵柩护送完成后就哭着

离去,后来有官吏到京师上书称述范式的事迹,范式受到三府征召,

但他都没应召。

D.范式偶遇故友,为他深感惋惜。范式与孔嵩本是好友,范式巡视

本州到新野,孔嵩主动担任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范式一见便认出了

孔嵩,为他的处境感到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5.文章介绍的是范式的生平事迹,为什么要详写孔嵩呢?请简要说

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

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

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

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

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

文档评论(0)

189****6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