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地适宜性评价大数据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

首先对工程地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要素进行单项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用地图叠加技术生成综合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俗称“千层饼”模式

目前,利用GIS进行定量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正在得到普及。

本章部分内容需要使用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该模块需要额外付费。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加载该模块。

点击【自定义】-【扩展模块】-【SpatialAnalyst】;规划问题描述;规划区域面积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42.6公顷,镇周边有2处独立工矿和5处较大的农村居民点。

根据钮心毅、宋小冬的研究,

可将城市用地适宜性平分为两大类

型: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工业

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各自的交通

市政、绿地等。;不同类型的用地其评价准则和模型是不同的:

如生活区的适宜性更关注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环境宜人性等

工业区的适宜性更关注对外交通便捷性、土地成本和环境影响等

本次实验主要是针对生活区进行评价。因此确定了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宜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4类评价因素。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了因子。

同时,因子的权重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准则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一套相对系统的方法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本实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7;对于各单因素的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本实验统一将评价分成5级,其中3级市勉强可用于居住用地建设,但需要进行特殊处理。5级代表最适宜建设,1级代表完全不适宜建设。

实验的具体步骤是:

首先对各个单因素作适宜性评价,统一分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

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最后,通过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住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4.2.1交通便捷性评价;步骤1:启动ArcMap,打开随书数据的地图文档,评价基础.mxd

步骤2:右键【道路】-【属性表】-【表选项】对话框,在菜单中选择【按表属性选择】,显示【按表属性选择】对话框,通过类型字段选中“省道”要素。

步骤3:缓冲分析;在【目录???面板中,浏览到【工具箱-系统工具箱-Analysis-Tools\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分析区】,双击该项打开该工具;设置【输入要素】为【道路】(注:作为输入要素的要素类,如果其中的一些要素处于选中状态,GIS只对这些选中的要素进行计算)

设置【输出要素】为【省道缓冲区】

设置【距离】为500,然后点击【+】,继续添加缓冲距离(其中,最后一个值可以设置超出研究范围的缓冲距离)

设置【缓冲区单位】-Meter,设置输出字段为【距离省道】

点击确定后,GIS会自动完成缓冲区的计算,生成结果;步骤4:构建县道缓冲区(同理);综合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

联合【省道缓和区】和【县道缓和区】

在【目录】-【工具箱】-【系统工具箱】-【AnalysisTools】-【叠加分析】-【联合】,双击该项打开工具。

设置【联合】对话框,设置【输出要素类】为【交通便捷性评价】-【确定】

;综合评价

打开上一步生成的【交通便捷性】属性表。

添加短整型类型的【评价值】字段

右键点击【评价值】字段,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字段计算器】并显示对话框;逻辑脚本栏中输入

Value=0

if[距离省]=500or[距离县]=250Then

Value=5

elseif[距离省]=1000or[距离县]=500Then

Value=5

~~~

endif

;得到综合交通便捷性评价分级图;导成栅格数据

步骤1:在【工具】-【ConversionTools】-【转栅格】-【面转栅格】;设置输入要素【交通便捷性评价】

设置字段值为【评价值】

设置输出栅格数据为【Trans_V】

设置像元大小为【10】

设置栅格数据范围,点击【环境~~~~~】,设置【范围】项为【与图层研究范围相同】

确定;输出结果为图所示;4.2.2环境适宜性评价

滨水环境评价;步骤1

为河流要素做【多环】计算,设置【输出要素】为【河流缓冲区】,勾选【仅外部多边形】

步骤2

为溪流要素做【多环】计算,设置【输出要素】为【溪流缓冲区】

步骤3

联合叠加上述两个要素,输出要素为【滨水环境评价】

;步骤4

为【滨水环境评价】添加“短整型”字段【评价值】,并使用字段计算器脚本计算(同交通便捷性)。

;步骤5(转成栅格数据)

启动【工具】-【ConversionTools】-【转栅格】-【面转栅格】

设置输入要素【滨水环境评价】

设置字段值为【评价值】

设置输出栅格数据为【Water_V】

设置像元大小为【10】

设置栅格数据范围,点击【环境~~~~~】,设置【范围】项为【与图层研究范围相同】

确定

;输出结果为图所示

;4.2.2环境适宜性评价

远离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