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47份)-通用32.doc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47份)-通用32.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虚词

基础点:虚词常见的考查角度:①课内课外虚词用法意义比较,即将选文某句中的虚词与所学教材(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经典句子中的同一个虚词进行比较,看其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②虚词选填,即将选文一句或若干句中的几个虚词空出,提供几组虚词的选项,请考生根据语境判断选择。③选文中虚词用法意义比较,即虚词所在的句子均出自选文。④虚词意义用法判断,即在一两个选项中各选择一个虚词进行解释,请考生判断正误。

重难点:.虚词用法意义的比较。

.虚词意义用法判断。

[考法综述]“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考试说明》列出的个常见文言虚词明确界定了高考的范围。备考时要熟悉这个常见虚词的主要意义和用法。

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虚词有时意义相同而用法不同,如“与”,同样译作“和、跟、同”时,既可作连词也可作介词;有时用法相同而意义不同,如“之”,同样作代词,所代对象却大不相同。所谓“理解用法”,就是辨识词性,看它是用作连词还是介词、助词还是代词等。

命题法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来指代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见的代词有“而”“何”“其”“若”“焉”“之”等。但用作代词的这些汉字,还兼具其他的词性和用法。如“而”还用作连词,“其”还用作副词,等等。在特定语境中应首先辨识某一虚词是不是代词,确认是代词后,再辨析它指代的具体对象。

.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

.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用的副词有“乃”“其”“且”等。

.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者句子与句子的词。常用的连词有“而”“且”“以”“则”“与”等。

.助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助词是依附在别的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表达某种语气或起调节音节作用的词。常见的助词有“之”“乎”“者”“也”“所”等。

.兼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兼词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词,常见的有“焉”“诸”“盍”“叵”等。如“青麻头伏焉”,“焉”是“于之”之义,释为“在那里”。如“投诸渤海之尾”,“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词,“诸”就是“之于”。再如“盍各言尔志”,“盍”就是“何不”的意思。又如“居心叵测”,“叵”就是“不可”。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见其虚则进,置杯焉则胶))\\\{\\(\\\\(是故智者为之谋,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无以知士卒之寒暑,蚓无爪牙之利))\\\{\\(\\\\(炊者皆熟,将乃就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

[解析]项,连词,表顺承,“就

文档评论(0)

138****80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