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疗法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花针属“皮肤针”的一种,该疗法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在《灵枢》里“毛刺”,“扬刺”的描述跟梅花针治疗有许多相似之处。梅花针式样有好几种,由于针数多少的不同,名称也各异。古人把5根针捆成一束,很象梅花的样子,称梅花针;将7根针捆成一束的叫七星针。梅花针“刺皮不伤肉”,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一、概述第1页/共35页

概述运用梅花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可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的密切联系,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第2页/共35页

第3页/共35页

第4页/共35页

针头针柄梅花针第5页/共35页

戊二醛浸泡消毒第6页/共35页

二、适应症一般针刺适应的范围,均可用梅花针治疗。多用于治疗感冒、头痛、急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皮肤麻木、腰肌劳损、失眠、高血压、痛经、脱发、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小儿麻痹以及多种皮肤病。但对于急性传染病、皮肤烫伤和溃疡则需禁用。第7页/共35页

三、操作介绍1、叩刺部位2、刺激强度、疗程3、操作方法第8页/共35页

1.叩刺部位叩刺部位(1)循经叩刺(2)穴位叩刺(3)局部叩刺第9页/共35页

(1)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经络,因其分布着各经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第10页/共35页

循经叩刺第11页/共35页

(2)穴位叩刺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常用的是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第12页/共35页

(3)局部叩刺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及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第13页/共35页

局部叩刺治疗冻疮第14页/共35页

2.刺激强度与疗程第15页/共35页

刺激的强度是根据刺激的部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决定的,一般分轻、中、重3种。第16页/共35页

①轻刺用力稍小,皮肤仅现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患者,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第17页/共35页

②重刺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患者,以及病属实证、新病者。第18页/共35页

③中刺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第19页/共35页

疗程叩刺治疗,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l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日。第20页/共35页

3.操作第21页/共35页

叩刺叩刺部位用0.5%碘伏消毒,采用一次性梅花针(或经2%戊二醛浸泡消毒过的梅花针),以右手拇指、食指握住针柄,针头对准皮肤叩击,运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击,每分钟70-90次。叩击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弹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刺激部位或刺激强度.第22页/共35页

正确的手法叩打时落针稳准,针尖与皮肤呈垂直接触;提针要快;叩打运用腕部的弹力;频率不宜过快或过慢,一般每分钟70~90次。第23页/共35页

持针方式1第24页/共35页

叩刺持针方式2第25页/共35页

第26页/共35页

第27页/共35页

第28页/共35页

不正确的手法一慢、压刺二斜刺三拖刺第29页/共35页

不正确的持针方式握拳式第30页/共35页

刺络拔罐刺血拔罐疗法系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是:选定治疗部位后,用0.5%碘伏棉球消毒皮肤,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着后,留置时精心观察出血多少决定拔罐的时间。血少可时间稍长,血多即刻取罐。一般每次留罐5分钟。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

第31页/共35页

第32页/共35页

四、注意事项1.针具要经常检查,注意针尖有无毛钩,针面是否平齐。2.叩刺时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以免造成患者疼痛。3.局部如有溃疡或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本法。4.叩刺局部和穴位,若手法重而出血者,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防止感染。治疗4小时内勿下水。第33页/共35页

谢谢!第34页/共35页

感谢观看!第35页/共35页

文档评论(0)

135****6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