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绿色生态.docxVIP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绿色生态.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绿色生态

【核心概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给后人创造更多生态资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小我做起,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积极地呵护生态,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一己之力,为美丽乡村、大美中国增光添彩。

【阅读积累】

引用名言警句(一语点亮生光辉)

(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3)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5)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6)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7)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8)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9)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10)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11)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

(12)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1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伦》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15)大地给予所有人的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馈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16)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17)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陶渊明

(18)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原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

(19)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20)万物并育而并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21)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论》

(2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3)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2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5)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26)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食其实者不折其枝。刘安(《说林训》

(27)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张居正

精读微型文言(以文化人厚素养)

商朝的生态意识

【原文】

殷之法,刑①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②,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③所恶,此治之道。“一曰: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④也?”曰:“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⑤所恶,故人以为易,故行之。”

【注】语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解】①刑:惩罚。②掩人:损害别人。③离:遭受,同“罹”。④毅:残酷。⑤关:涉及、招惹、触碰。

【译】殷代的法律,惩罚在大街上倒垃圾的人。子贡认为太重了,就这件事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知道治国之道啊。在大街上倒垃圾,必定会损害到别人,损害到别人,别人必定会发怒,发怒就会争斗,争斗就会使三族相互残杀。惩罚在大街上倒垃圾的人是关系到三族之间关系的治理之道,即使是惩罚他们也是可以的。而且遭受重罚,是人们所厌恶的;而不在大街上倒垃圾,是人们很容易做到的,使人们做他们容易做到的事,而不去遭受他们所厌恶的惩罚,这就是治理之道。”

另外一种说法:殷代的法律规定,在公共道路上倒垃圾的人将被砍断手。子贡说:“倒垃圾的罪过比较轻,砍断手的惩罚比较重,古人为什么太残酷呢?”孔子说:“不在公共道路上倒垃圾,人容易做到;砍断手,人非常厌恶。做容易做的事,不去触碰所厌恶的惩罚,人们以为容易,所以能遵守它。”

【写作运用】

生态保护迫在眉睫,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并不是空喊口号。商朝曾对在街上倒灰的人处以刑罚,处罚虽然严厉,但有效保护了当时的生态。

荀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