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古迹的历史与现状.ppt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同古迹历史与现状;走进会同村;会同村史;中西合璧的会同村选址隐幽,先抑后扬的空间引导暗合中国传统的诗意追求。坐东向西的方位,东高西低的走向,山环水绕的环境,符合中国传统村落风水勘舆理念。村落布局上吸收了西方现代村镇规划的先进理念,格局严整。

蜿蜒的小路两边,农林、果园、水田相间呈现,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樟树下,依稀的一段古村墙;踏过一座横卧的石桥,来到会同村口。抬眼望去,2座碉楼、3座祠堂整齐地排列在村前大街上:典型岭南风格的祠堂,清一色的硬山顶,青砖墙,门廊、月台、屋脊上都是精美的石雕装饰;而体量高大的碉楼却挟带着浓烈的西洋风格,无言展现着当年的雄心与视野,使得起伏雄健的村前建筑轮廓交织起中西两种语言,让每个前来探访她的人强烈地感受着这座著名岭南古村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建筑;莫氏大宗祠;2008年8月2日上午,莫氏大宗祠重新修整竣工,众乡亲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揭匾仪式。400余会同乡亲从世界各地赶回来,参加揭匾仪式。会同村莫氏宗亲联谊会在莫氏大宗祠内席开40围,宴请乡亲父老,菜肴之丰盛不亚于唐家湾传统民俗“九大簋”。席间,久别的乡亲父老畅叙乡情,共谋会同发展,情深意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栖霞仙馆;栖霞仙馆:

在会同村的西北角,有一座中西合壁仿上海太古洋行的园林式建筑——栖霞仙馆。那是莫仕扬的孙子莫咏虞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为一个名叫阿霞的女子所建的斋堂。

它由圆顶出尖的西式门楼、中西合璧的斋堂、回形观音喷莲池、重檐攒尖顶绿琉璃瓦装饰的的六角亭、呈正方形的茅亭、吱荔亭、人工山石和发电房等组成。依山面溪,栖霞仙馆四周围垣,围墙顶部原有楼空绿瓦装饰,现不存。主体建筑斋堂仿上海太古洋行模样建造,坐西向东两层,内分梦香堂、念经堂、客厅、寝室和厨房。上下两层走廊朝东均为圆拱形门。房屋地面铺花瓷砖,窗镶彩色玻璃。门楼、斋堂、发电机房均为红砖结构,外墙披灰沙。三个亭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两座碉楼位于会同村大街南北两边,紧靠南北闸门。北碉楼高五层,呈长方形五层楼,第四层平台为半???形。三楼壁镶有铁质西洋两面钟一个。南碉楼位于村大街南,呈长方圆弧形两层楼。南北碉楼从外观上看,是西式车争留,但内部结构和功用又属岭南碉楼性质。这种国外的建筑艺术嫁接到村庄建设中,此类碉楼在珠海实不多见。这两座建于同治年间的碉楼,建成后也的确起了作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腐败,盗贼横行,村民不得不建起护村碉楼,保家御敌。;保护现状;“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文阁似牌坊,右边瓦窑真排场,塘园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场,真係会同村仔好村场。”一首典型的岭南民谣,道尽了会同村曾经的风光。

岁月虽已蹉跎,风景虽已颓败,但仅仅是石梁托、雀替、牛腿这种100多年未失风采的高超的镂空雕刻工艺已足够后人琢磨昔日的痕迹。

精致、静谧已不足以形容古老的村庄传达出的讯息。唯有身处其中方能感受到其中滋味。;谢谢观赏!

文档评论(0)

扈三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育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