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历史-重庆第八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带答案.docx

_历史-重庆第八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带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适应性月考卷(一)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周原发掘的甲骨中记载了“祭祀商王的情况,有的记下楚、蜀、吴等地名。”,可知商朝时期。周人与商和其他地区的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金文,故B项错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体现在新石器时期,不是商周时期,商周属于早期

国家,故C项错误。贫富分化开始产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故D选项错误。

2.【答案】B【解析】材料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和“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体现了统治者对基层教化的重视,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有重农,没有反映抑制商业,故C项错误。虽然汉初崇尚黄老之学,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无为”,故D项错

误。

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北魏政权提拔汉族士人参议政事,还任用了大批汉族士人,可为后世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A项分析有误,这样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定。B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让汉族士人入仕的目的不是证明统治的合法性,

而是维护北魏的统治,故0项错误。

4.【答案】B【解析】材料中铜镜从魏晋时期到隋唐时期的纹饰变化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种类更多,二是出现了西亚风格的葡萄纹,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审美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丝绸之路始终畅通不符合史实。材料中只体现了西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没有体现中国文化对外界的影响,故C项有误。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和道教已盛行,材料中魏晋时期

也有神仙主题的铜镜,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宋仁宗认为,天下较为安定,四夷和附,但是募兵制下老百姓当兵的人数太多,从事农业的人少了,要求大臣改革制度,反映出当时募兵制影响了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A项符合时代特征,但是与材料无关。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全面改革,仅仅是募兵制的改革,故D错误。

6.【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运动“贵由赤放走”是为了训练两都的士兵的素质和耐力,加强警卫同时保障两地之间信息传递,体现出元朝重视安全防卫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责由赤放走”是为了娱乐百姓,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宫廷生活的奢靡,这是体育

赛事,故B项不符合材料。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矛盾得到缓和,故D项错误。

7.【答案】C【解析】元朝大量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纸币信誉下降,又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民间使用金银交易较为普遍,这一现象延续至明初,因此明初政府强制发行纸币,且禁止民间金银交易,恰恰从侧面反映出市场上有大量白银流通。明初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迅速发展的表述有误,故A项错误;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时间与

明初不符,故B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中央财政体制是否完备,故D错误。

8.【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出自明朝心学家王阳明,阐述了心学的宇宙观,即“心即

理也”。A选项意为“知行合一”,属于方法论范畴,故不符;B选项意为“理在气先”,属于客

观唯心范畴,故不符:C选项是朱熹反对佛教禁欲理论提出的观点,与材料意思不符;D选项

也是王阳明阐述“心即理也”的观点,故正确。

9.【答案】D【解析】材料中反映了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适应了大一统国家的内在要求,故D项正确;这一项措施无法奠定现代中国基本的政治版图,故A项错误;与中原一致体现的是地方治理方式的统一性而不是灵活性,故B项错误:湖南永顺府是清朝雍正年间对湘西土司进行改土归流时设置,确立了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管理,而不是对整个湖南的有效

管理,故C项错误。

10.【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国实力未足够强大,第二次鸠片战争美国表面上不直接参与英法的军事行动,但是却派遣驻华公使乘本国军舰与英法公使一起随同联军协调行动,同时向清政府示好,要求清政府“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承担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其目的在于,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维护由不平等条约奠定的美国国家利益,取得更多特权,A项正确;列强是要侵略占领中国的,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中美关系是否处于敌对或相对缓和的状态,排除C项;材料中美国拒绝了与英法合作发起战争,并没有要求巩固领事裁判权,排除D项;故

选A项。

11.【答案】D【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据材料可知,因为日本人在内地办的纱厂的发展对原材料(棉花)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各地农民普遍种植经济作物,内地农业商品化趋势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农业机械化,故A选项的近代化错误;材料不能体

文档评论(0)

150****5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