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班会课)(逃出大英博物馆)课件.pptx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班会课)(逃出大英博物馆)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叫大维德花瓶我出生在中国的元朝我和中国的英文名称是一样的我身上最美的图案是青花纹路我已经在英国近100年了我想回家我叫敦煌壁画我来自中国敦煌莫高窟我记录了当时最美的艺术融合了当时欧亚大陆所有人类文明的精华我已经在英国120多年了我想回家文物复活

我叫双羊尊我来自中国古老的商朝我的形状就像是两只羊靠背古人以前用我来盛酒喝我已经在英国160多年了我想回家我叫象牙鬼工球我是由18个同心象牙层组成的我是纯手工雕刻的象牙工艺品我还有个弟弟在战火中被洋人掳走了我已经在英国150多年了我想回家文物复活

壹贰叁肆剧情鉴赏为何需要逃出大英博物馆我们付出的努力我们的态度和思考

壹令人感动的台词,立意深远的题材,感动于这份精神瑰宝绵延不断地传承至今剧情鉴赏

历史悠久5000年的文明史10000年的文化史百万年的人类史文化灿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英博物馆明宣德景泰蓝龙纹大罐西周康侯簋西周时期的铜钟乾隆时期《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是当今世界现存最早的中国绢画。这幅画在1900年被入侵者从颐和园抢走,1903年大英博物馆仅花了25英镑购入,现在成了镇馆之宝。刚到大英博物馆时,当时的英国古画师不了解中国绘画,以为和日本的屏风画差不多,于是仿照“日式折屏手法”,将这幅无价之宝切割成了几块,裱在镶板上,明清时期的题跋也被当作边角料裁掉。粗暴的切割对这件国宝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导致它不停地开裂掉粉。最后,他们不得不请中国修复专家邱锦仙,《女史箴图》才得以修复。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莫高窟成为外国盗贼的“天堂”。无数佛像被切割、壁画被剥离,目前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敦煌壁画就在其中。在大英博物馆内还有一个不对外开放的“斯坦因密室”,里面收藏了各种佛像、敦煌壁画和经卷。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

大维德花瓶(元至正青花龙纹大瓶)顶部附近的铭文表明它们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351年。它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至关重要的里程碑,也几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瓷瓶几乎囊括除人物外元青花绘画的全部元素,如龙纹、海水、蕉叶、扁菊、云纹、杂宝等,且绘制精良,难有与之比肩者。

观看《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主要讲述了化身为人形的玉壶出逃寻找家乡的故事。开头以大英博物馆的一只中国玉壶失踪为线索,为后续玉责的出现埋下了伏笔。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后流落海外,在街头偶遇一名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记者,就如同看到了亲人般,激动的喊道:“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我迷路了。”一开始记者并不相信玉壶所说的话,随着剧情的发展渐渐开始相信,自己眼前的女孩真的是大英博物馆中丢失的中国玉壶: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而传言被盗的玉壶居然是自己逃出来的。探/索/神/秘/的/玉/壶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为何选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为主角?夏天说,很多文物的介绍和图片寥寥无几,最终选择了这盏“小玉壶”。“小玉壶”的原型并非古文物,它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于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购藏。中国的量词有很多,英语很难翻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很少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小玉壶”用“盏”来强调自己,唤起大家的记忆。“小玉壶”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Waitforyoutogohome

贰大英博物馆藏品来自哪?有多少藏品?没有一个人可以笑着出来为何需要出逃

思考:事实真的如此吗?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是怎么来的?大英博物馆自称馆藏珍品有两个来源一是世界各地各界人士的捐献二是在英国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动用自身资金所购入至于这些文物的来历,正如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写“胜利者装满了口袋,携手回到欧洲......而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窃行为,和两个小偷。”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娘受惊身亡。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园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安佑宫中,近300名大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城。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