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四川省德阳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阳五中高2021级高三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方框内,涂、写错位不得分,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阅读(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们在讨论文学观念时提出过“天文”“人文”之分,并主张从“观乎天文”和“观乎人文”的联系中去寻找中国古代文学的要义和精髓,这是符合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实际的。他们对上古“天文”之学的描述,也得到了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的支持。无论是占卜还是祭祀,殷商时期留传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无不说明,它们都是为统治者所垄断的一种进行天地人神沟通的文化,亦即“通天”的文化。这种以“通天”为核心的“天文”之学有着漫长的积累过程,体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虽发端于“观乎天文”,但周灭殷之后,在总结殷所以亡和周所以兴的历史经验中,统治者们认识到“天不可信”,只有“敬德”“保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从而为社会文化的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周公制礼作乐,将“以史为鉴”和“以民为鉴”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视点,实现了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的视角转换。周初统治者们已经不再将国家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天命,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才是造成结果的原因。他们已经开始用“集体行为史观”代替“集体神权史观”。为了让周之子孙世世代代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周公主持制定了用于宴飨、朝会、宗庙的乐歌,即今所见《诗经》中的部分《雅》《颂》,来强化史鉴意识。周人的“民鉴”制度主要有“献诗听政”。这一制度不仅促使统治者关心国计民生,注意民意民情,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创造着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例如诗、曲、书、箴、赋、诵、传语等等,都在不断地丰富着、发展着。《诗经》的《小雅》尤其是《国风》正是这一制度衍生的产品。

春秋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文学观念也发生着急剧变化。西周末春秋初,文学的社会功用正悄然转变。春秋中叶士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批评天命观和天道观的基础上出现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的价值观,将“集体行为史观”改换成了“个体行为观”,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个体的现实行为上来。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学不再只是维护氏族团结的纽带,或是礼乐教化的附庸,而是一项个人的独立实践活动,也是一条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到了春秋后期,士在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凸显,“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他们抗衡“世卿世禄”的法宝,传统礼乐思想被弱化。以“诗”为代表的文学俨然成为具有全方位社会功能的价值实体,成为士人们借以安身立命的重要场域,于是,一个真正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摘编自王齐洲《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之学的核心就是“通天”,占卜和祭祀则是天地人神沟通的重要方式。

B.周朝统治者在对国家兴亡的原因认识上,相较于殷商时期,有其历史进步性。

C.当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时,文学观念也就开始发生变化。

D.从“天文”至“人文”,文学观念的变化体现的是人的个体价值的不断凸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次清晰,论述了“天文”“人文”两个文学观念的发展以及变化过程。

B.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展的分析论述,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了反思。

C.文章在论述相关文学观念时,特别注意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D.文章在论述时援引史例,表述清晰、逻辑性强,体现了学术性论文的科学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对上古“天文”之学的描述,印证了“天文”之学的存在。

B.史鉴意识和“民鉴”制度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一批关注民生的作品应运而生。

C.殷商时期和西周初年,文学的社会功用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服务于国家统治。

D.春秋后期,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随着“诗”的产生才开始发展起来。

【答案】1.C2.B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当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时,文学观念也就开始发生变化”错误。依据原文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观念虽发端于‘观乎天文’”,在西周初年,“实现了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的视角转换”,而后在春秋时期,“文学观念也发生着急剧变化”,综合上述信息,文学观念在西周初年就开始发生变化。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

文档评论(0)

186****88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