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 稻蓟马 稻叶蝉.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飞虱稻蓟马稻叶蝉

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作物病虫害防治》

水稻虫害—稻飞虱

(一)形态识别

稻飞虱雌雄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之分,成虫体长

4.5~6.0mm,黄绿色,头顶部近前缘有

1

条黑色横带纹。前翅端部1/3

处雄虫黑色、雌虫淡黃褐色;胸部腹面雄虫黑色,雌虫淡黃色。

卵:卵长椭圆形,中间微弯曲。初产时卵乳白色半透明,后转为淡黄色至灰黄色,接近孵化时,眼点变为红褐色。

若虫:共5

龄,头大尾尖,呈锥形,黄白色至黄绿色,三龄以前虫体两侧褐色,三龄后褪去,雄虫腹背渐变黑色,雌虫淡褐色。

稻飞虱有三种: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水稻虫害—稻飞虱

(1)褐飞虱

褐飞虱。在我国,稻褐飞虱仅在冬季有水稻栽培或有再生稻、自生稻苗生长的南方少数地区越冬,其越冬北界在北纬21°~25°。我国广大稻区的主要虫源是随着春、夏间暖湿气流由南向北推进,每年的主要初始虫源是在南亚次大陆。秋季大陆高压南移,可以出现由北向南回迁的现象。我国常年可出现5次自南向北迁飞,3次自北向南回迁。褐飞虱喜阴湿环境,成虫、若虫栖于稻丛下部取食生活,穗期以后,逐渐上移。成虫、若虫都不很活泼,如无外扰,很少移动,受到惊扰就横行躲避,或落水面,或飞(跳)到他处。成虫有趋嫩习性,趋光性强。短翅型成虫的增多是褐飞虱大发生的征兆。

水稻虫害—白飞虱

(2)白飞虱

白背飞虱的越冬北界是北纬26°,在我国广大稻区的初期虫源也主要由热带地区迁飞而来,其迁入期比褐飞虱早。各地都是以成虫迁入后田间第二代若虫高峰构成主要危害世代,严重发生时迁人成虫便能造成明显危害,即“落地成灾”。白背飞虱的习性与褐飞虱相似。成、若虫在稻株栖息的部位比褐飞虱略高,部分低龄

水稻虫害—灰飞虱

(3)灰飞虱

灰飞虱的抗寒力和耐饥力较强,在我国各稻区均可安全越冬,是3种飞虱中发生最早的一种,主要危害秧田和本田分蘖期的稻苗,其传毒致病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直接刺吸危害。三、四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田埂、沟边、荒地上的杂草根际,落叶下及土缝内越冬。越冬若虫于次年春天开始陆续羽化为成虫,羽化后多留在原田中取食并产卵繁殖;麦收季节,灰飞虱从麦田或其他越冬寄主上向稻田迁飞危害。在南方无越冬现象地区冬季仍可继续危害小麦。灰飞虱有趋光、趋嫩绿和趋边行的习性,边行虫口密度远高于田中,生长嫩绿茂密的稻田中产卵量多。

水稻虫害—稻飞虱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虫高产良种。避免偏施氮肥,促控适当,防止封行过早,贪青倒伏,清除杂草,减少虫源。

2.化学防治对白背飞虱,可选择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异丙威、乙虫腈、吡虫啉、烯啶虫胺等;对褐飞虱,可选择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异丙威、烯啶虫胺等高效低毒单剂及其复配剂。具体用量: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600g/hm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450g/hm²、10%烯啶虫胺水剂300~450mL/h㎡。3%啶虫眯乳油600~750mL./hm²、20%异丙威(叶蝉散)乳油2250~3000mL/h㎡、50%混灭威乳油1500~2250mL/hm²,对水750~900kg喷雾。防治稻飞虱施药时要先灌水,抬高稻飞虱的栖息位置,药液要均匀喷洒到稻丛基部。水稻中后期提倡粗喷雾或大水泼浇,用足水量。另外,应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或防止抗性的产生。

水稻虫害—稻蓟马

(1)形态识别

体长l~1.3毫米,黑褐色,头近似方形,触角7节;翅淡褐色、羽毛状,腹末雌虫锥形,雄虫较圆钝;卵肾状形,长约0.26毫米,黄白色。若虫共4龄,4龄若虫又称蛹,长0.8~1.3毫米,淡黄色,触角折向头与胸部背面。

水稻虫害—稻蓟马

(2)危害特点

寄主于水稻、小麦、玉米、粟、高粱、蚕豆、葱、烟草、甘蔗等。成、若虫以口器锉破叶面,成微细黄白色斑,叶尖两边向内卷折,渐及全叶卷缩枯黄,分蘖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长、根不发、无分蘖,甚至成团枯死。晚稻秧田受害更为严重,常成片枯死,状如火烧。穗期成、若虫趋向穗苞,扬花时,转入颖壳内,为害子房,造成空瘪粒。

水稻虫害—稻蓟马

(3)发生规律

稻蓟马生活周期短,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多数以成虫在麦田,茭白及禾本科杂草等处越冬。成虫,常藏身卷叶尖或心叶内,早晚及阴天外出活动,有明显趋嫩绿稻苗产卵习性,卵散产于叶脉间,幼穗形成后则以心叶上产卵为多。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耳、叶舌处,更喜欢在幼嫩心叶上为害。7、8月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生为害;秧苗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蓟马的严重为害期,尤其是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受害更全。

水稻虫害—稻蓟马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调整种植制度,尽量避免水稻早、中、晚混栽,相对集中播种期和栽秧期,以减少稻蓟马的繁殖桥梁田和辗转为害的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