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幼儿园管理工作规程》明确研究指出:“幼儿园教师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相关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不同阶段进行教育的相互衔接。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本文讲述了幼儿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衔接中;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智”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对于数学、语言文化知识的衔接,忽视学生学习产生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习惯的衔接和生活工作经验的积累,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不利于儿童的学习,而且会使中国儿童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单向衔接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幼儿园积极开展儿童入学准备工作,积极接近小学,在教育要求、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努力接近小学。然而,小学很少考虑孩子入学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了一边倒的联系。

三、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家长,将小学的内容进行提前教授给幼儿,形成一个幼儿发展教育的“小学化”。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进入小学后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心理:他们觉得学习很简单,很容易,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学习了老师教给他们的所有知识,他们已经认识了,他们不会认真倾听。从而养成了课堂上出现的疏忽、作业不严重等不良习惯,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四、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与切入点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没有认真的习惯,注意力进行集中地听老师重要讲话的习惯,保持学生文具、书本更加整洁的习惯等。老师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严格、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2.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一般来说,除了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游戏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与小学类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如分组教学,以学习一些预备知识。如了解拼音字母的形状和发音,了解数字并学会写数字,学会写自己的名字,阅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等。集体授课时间可在25~30分钟。

(二)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小学和幼儿园可以相互之间衔接。年轻人和年轻人之间的联系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到小学,也不是小学到幼儿园,而是双方到孩子。为了沟通和联系,双方应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衔接的内容应包括身体、智力、道德和美。学校准备是一种综合素质准备,包括身体素质、学习素质和社会适应素质。因此,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凝聚力应该是全面的。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园发展之初就开始进行逐步做衔接教育工作。孩子的能力和习惯的某些方面的形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参加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素质的各个方面都要分解成不同层次和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划分成同一阶段的教育才能完成。在学前的最后进行一年,侧重做好中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教育准备,如通过网络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可以培养对于儿童学习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三)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如城市和农村地区),他们的学前教育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有些人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有些人接受三年的学前教育)。他们在入学前具有不同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因此有必要根据上述条件确定衔接重点,促进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

同时,以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为重点进行衔接。在课程设置、教材进行编写和教学研究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社会心理健康素质(而不是以企业增加学生知识量)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工作动机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度过一个小学教育生活。

(四)考虑外界因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稚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不只是幼稚园与小学、家庭与社会的问题,所有因素都会影响幼稚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父母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习惯、自我照顾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离不开父母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小双方都应重视发展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访,如召开家长会,举办一些家长对于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学校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文化宣传思想教育教学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我们家长提高学习掌握社会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使家长和教育资源工作者同步对儿童問题进行有效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得顺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