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黄疸的病理(动物病理课件).pptx

动物黄疸的病理(动物病理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疸的概念;黄疸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黏膜、大部分组织和内脏器官黄染的病理过程。;;;;胆色素的正常代谢;体内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衰老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约占80%~85%。衰老红细胞可被单核细胞吞噬,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其中珠蛋白分解为氨基酸,被重新利用,而血红素则在细胞内质网的血红素氧化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胆绿素。进入胞液中的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作用下,生成胆红素。;胆红素的来源;胆红素在体内存在形式有非酯型胆红素和酯型胆红素两种形式。在血液中时为非酯型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经肾小球滤出、凡登白氏试验时呈间接反应阳性故称为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与受体蛋白(Y蛋白和Z蛋白,主要是Y蛋白)结合,然后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酯化,成为酯型胆红素(能溶于水、可以直接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从尿排出、凡登白氏试验时呈直接反应阳性故称为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胆红素的排泄;胆素原的肠肝循环;酯型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进入毛细胆管的酯型胆红素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然后在回肠和结肠的细菌β-葡萄糖苷酶作用下,脱去葡萄糖醛酸基再加氢生成无色的胆素原(如粪胆原、尿胆原),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氧化为胆素(如L-尿胆素、D-尿胆素和粪胆素),呈黄褐色,是粪尿的主要颜色。在肠道中,约有10%~20%的胆素原再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返回肝。大部分再经肝细胞分泌,排入胆汁而再进入肠腔,这一过程称为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其中有少量胆素原进人血液,经体循环从肾脏排出。;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胆红素升高;黄疸的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病理变化;一、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1.原因

引起溶血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有:免疫性因素(异型输血、新生幼畜溶血病、某些药物致敏);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血液寄生虫感染及蛇毒中毒等);物理性因素和化学性因素等所造成大量红细胞的破坏。

2.机理

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的生成过多,超过了肝细胞的处理能力,血中将有非酯型胆红素的储??,导致黄疸。

3.病理变化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血中将有非酯型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时,呈间接反应阳性,粪、尿胆素原都增多,二便颜色加深。;二、实质性黄疸(肝性黄疸)

1.原因

中毒(磷、汞)或肝炎等传染病、某些败血症和维生素E缺乏等引起肝细胞损坏。

2.机理

肝细胞损坏,其对胆红素的摄取、酯化和排泄都受到影响。此时机体胆红素生成量正常,肝细胞的处理能力下降,不能把非酯型胆红素全部转化为酯型胆红素,血中非酯型胆红素的潴留。同时已经被酯化胆红素,从损坏的毛细胆管又渗漏到血窦,血中酯型胆红素也增多,导致黄疸。

3.病理变化

血中非酯型和酯型胆红素均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时,呈双向反应阳性,肝分泌障碍,进入肠内的胆红素减少,粪胆素原也少,粪色淡。但是血中酯型胆红素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从尿排出,尿胆素原增多,尿色加深。;三、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

由于结石、胆道虫体等因素致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也称肝后性黄疸。

1.原因

常见于十二指肠炎、胆道炎、胆道结石或寄生虫等阻塞胆管、肿块压迫胆道,导致肠肝循环障碍,引起的黄疸。

2.机理

由于肝外胆管梗阻,肠肝循环障碍,胀满的胆汁逆流入肝,吸收入血,血中酯型胆红素增多,导致黄疸。

3.病理变化

血中酯型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时,呈直接反应阳性。由于胆汁未进入肠内,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都减少,故粪色淡(灰白色),但是血中酯型胆红素可经肾小球滤出,引起尿色加深。对脂肪和维生素K等消化吸收不良,常出现出血倾向。;三种类型黄疸的主要特点;黄疸对机体的影响;肝内与肝外胆汁淤滞时,胆红素及一部分胆汁酸均可损害细胞,导致细胞坏死、凋亡等。特别是阻塞性黄疸时对机体影响较大。由于肝细胞的坏死与调亡,可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可产生出血倾向等。胆汁酸盐刺激血管壁感受器,反射地兴奋迷走神经中枢,使心跳变慢,血压下降;胆汁酸盐在皮肤和汗腺中蓄积,或引起皮肤搔痒。;中枢神经系统:抽搐、痉挛、运动失调,甚至死亡。

皮肤:瘙痒。

心血管系统:心跳变慢,血压下降。

泌尿系统:蛋白尿。

消化系统:食欲下降,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障碍,粪便恶臭。;识黄魔

直胆色素特占强

间胆贫血柠檬黄

直胆为主示阻黄

间胆为主示溶黄

肝黄乏力纳差现

阻黄疼痛加瘙痒

溶黄贫血和浅黄

非驴非马示肝黄

;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1.确定有无黄疸;3.黄疸的原因与诱因、伴随症状

相关疾病史、输血史、药物史、饮酒史

4.黄疸的身心反应

有无因皮肤瘙痒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