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课时作业+学案-语文版20.doc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课时作业+学案-语文版20.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课大连丸上

【文本导读】

年的东北,已经被日寇蹂躏在铁蹄之下,抗战的枪林弹雨把一批爱国青年作家打出了象牙塔,他们不愿在日本人的眼皮下生活,于是被迫逃离“九·一八事件”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东北故土。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和爱人的那段经历。

“生存的意义不是活着,活着不是苟延残喘,苟延残喘不是受人欺蒙压榨……”作家李健吾是了解萧军的,“萧军先生不苟且”。不苟且的萧军“掮起我们黑色的十字架”,“悲哀变成铁的愤恨”,“眼泪变成黑的血浆”……

【作者卡片】

萧军,原名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锦县)。年考入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年在哈尔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以投稿为生。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家乡被日寇占领,人民遭受着苦难,自己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危险,于是和爱人不得不离开故土,辗转到了青岛和上海。萧军是世纪年代活跃于文坛的著名的“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是反映东北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名作之一。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基础荟萃】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摊开()②顶撞()③瞟我()

④舷板()⑤舱内()⑥辣椒()

⑦频频()⑧钢链铰()⑨蠕动()

.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摊??,傩??))②\\\{\\(\\\\(询??,殉??,徇??,循??))③\\\{\\(\\\\(颠??,巅??))

④\\\{\\(\\\\(瞟??,缥??,漂??))⑤\\\{\\(\\\\(舷??,炫??))⑥\\\{\\(\\\\(频??,濒??))

⑦\\\{\\(\\\\(铰??,矫??,皎??))⑧\\\{\\(\\\\(蠕??,孺??,儒??))

.近义词辨析

①询问·质问

②监视·检视

③端详·注视

【要点突破】

.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点拨()盘问——汉奸走狗对“我”的“问讯”。这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一步。

()搜查——汉奸对“我”携带物品的逐件搜查。这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二步。

()写紧张过后的期冀和脱离沦陷区以后的喜悦,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

.在文章的“盘问”这一部分当中,“盘问”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目的?“我”的回答则显示了“我”的什么心态?

点拨盘问的内容可分为去向、来处、职业、关系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亲属、证明材料等等,可谓详细。其目的就是想千方百计找出“我”的破绽,从而对“我”施以其他方式的刁难,充满着奸诈而凶狠的意味。尽管如此,从“我”的简短而有力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的从容不迫,有备而来。

.“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有一种满腔的爱国之情,从哪里可体现出来?

点拨通过“我”与汉奸走狗针锋相对的对峙体现出来。在对峙过程中,表面上看,汉奸走狗气势汹汹,横行无忌,似乎是“强者”;而“我”处处被压制,受欺凌,被百般刁难,似乎是弱者,但实际上,“我”在精神上、情感上则对汉奸走狗构成了一种“威压”之势,内心充实,无所畏惧,蔑视奸恶,从容应对。

具体体现在:①对话当中,从容镇静,对答如流,表面上被迫应付,但决不示弱乞怜,镇静、有骨气。②行动上,不卑不亢,敌人耍尽手段,自己则抱定宗旨,令汉奸无可奈何。③到达“祖国”后,则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地喷发宣泄出来。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文章真实地记述了自己与爱人当初乘“大连丸”号轮船离开东北故乡时,在船上遭受汉奸盘查刁难、险遭不测的经历,写出了沦陷区人民的屈辱和愤怒,揭露了汉奸走狗的奸诈无耻,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

二、结构图解

\\\\\}(\\\\(盘问→,搜查→))从容不迫

三、写作特色

.语言简洁,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文中对话多,这些对话由于是对立双方的意志、性格与心理的交锋,因而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语言情感色彩鲜明。

对汉奸走狗的极端憎恨、厌恶、轻蔑,以及心灵的痛苦压抑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都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

【文苑天地】

有关“爱国”的名言

.对祖国的爱,能使人在枪林弹雨下,在九死一生中,在不断的劳动、熬夜和艰苦的环境下泰然自若。——列夫·托尔斯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文档评论(0)

惩罚罪恶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