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说明.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梁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重庆市大足区淮远河治理工程位于大足区拾万镇、万古镇和雍溪镇,工程分为黄木沟水库至黑龙江汇合口段、拾万镇协和桥至万古镇高跳墩段、万古镇响滩桥至观音堂翻板闸段、万古镇高跳墩至施家桥段、丁家桥至剑滩堰段五部分,主要由新建护岸工程、河道疏浚工程、穿堤建筑物工程、跨河建筑物工程、挡水建筑物工程及附属工程组成,治理河道总长14.112km,新建护岸全长21.634km,利用已成桥梁桥台、已成挡墙0.082km,维持现状段总长1.801km;疏浚河道长5.147km;拆除改建阻水交通桥1座,桥宽5米,跨径采用3*15米。桥台为柱式台,基础均采用直径为1.2米的桩基础,材料采用C30砼。桥墩为柱式墩,基础采用直径为1.2米的桩基础,材料采用C30砼。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设计依据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D60-2015)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

《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

(二)主要技术标准

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I级

桥面宽度:0.5米防撞护栏+4m行车道+0.5米防撞护栏=5m。

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使用年限:桥梁主体结构50年;栏杆、伸缩装置、支座等可更换部件15年。

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重要性系数1。

抗震设计参数

抗震设防标准: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属设计地震第二组。

温度荷载:系统温度:34℃,-10℃;截面梯度温差按照规范取用。

气候分区:温热地区。

环境类别:I类。

桥面防水等级:I级。

三、水文及地质条件

3.1水文地质

工程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表径流发育。浅层地下水埋藏普遍,交替循环较强,为低矿化度淡水。根据赋存介质的不同,区域内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三大类。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的冲洪积阶地、河漫滩内,残坡积层主要以黏土、粉质黏土为主,富水性微弱,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补给,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明显,排泄于河流或沿裂隙以渗流形式补给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泥岩节理与风化裂隙中,主要的含水岩组为侏罗系与三叠系须家河组地层。受地表水体及大气降水补给,具局部承压性,水量较丰富,补给河水或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或地表低洼处。

岩溶水主要分布于背斜轴部的碳酸盐岩地层中,主要的含水岩组为三叠系嘉陵江组、飞仙关组地层,以裂隙岩溶水为主。由大气降水渗入式补给,水量较丰,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低洼处或沿裂隙通道向其他含水层运移。

3.2地形地貌

重庆市大足区淮远河治理工程位于大足区拾万镇、万古镇及雍溪镇,为剥蚀侵蚀丘陵地貌。沿岸地形以斜坡及缓坡为主、少量平坝,并有零星山丘,凸岸河漫滩发育。

工程上起于黄木沟水库下游170m,止于剑滩堰;河道整体呈蜿蜒的“蛇”型,淮远河在大足段由南西向北东径流,在干坝子附近进入铜梁区东城街道汇入小安溪,最终在合川区汇入涪江,本工程段中心河道全长14.112km。

河谷属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地形受河道切割呈平缓的“U”型,河道从上往下水面渐宽。本工程岸坡治理共包含四段,分别是淮远河黄木沟水库至黑龙江汇合口段、淮远河拾万镇协和桥至万古镇高跳墩段、淮远河万古镇响滩桥至观音堂翻板闸段及淮远河万古镇高跳墩至施家桥段,淮远河黄木沟水库至黑龙江汇合口段河面宽约8~20m,局部河曲处达30m,河谷走向与岩层走向整体平行,局部存在正交或斜交,整体为纵向谷,河道切割深度2.0~5.0m,河底高程281.5m~291.9m,纵向坡降约1.9‰,淮远河黄木沟水库至黑龙江汇合口段河道左岸岸坡坡顶高程282.2~301.2m,相对高差2.0~11.2m,地形整体呈斜坡状,坡角一般15~35°,临河岸坡近直立;右岸岸坡坡顶高程282.2~308.7m,相对高差2.0~17.6m,地形坡角8~30°,临河岸坡近直立;勘察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