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下教案-北师大版6.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八年级下册)

执教者:张二华连云港市新坝中学手机号码:

点评人:刘俊利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召开了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在探索中前进。

执教对象:连云港市新坝中学八年级()班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课标要求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二、教学目标

知道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访问长辈,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见闻和经历,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探索、曲折、发展贯穿十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但其主流是前进的,因此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授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必须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形象、直观的图片,采用灵活机制的组织形式等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拓展思维的同时,增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感,坚定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提问,①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基本完成的?②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改造旧有的经济之后,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新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专题: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点(达成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年召开,是新中国建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3、历史意义: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开始: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高潮: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后果: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遇到了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七千人大会

、国民经济的复苏

教师和学生一起填写答案(黑体字部分),然后出示电脑上的资料。

第二专题:体验历史,进行合作学习(达成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介绍中共八大的内容、意义及“大跃进”的背景。

旁白课件展示八大会场图片:195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八大会议上致开幕词,周总理作了经济报告。……

新的经济建设方针,就是要为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完成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可是第二年,由于受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八大的既定方针,开始了“大跃进”……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利用课件介绍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引导质疑:社会主义总路线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

师展示漫画图片“骑火车”、实物图片“三面红旗”,引导学生叙述画面内容和感想。

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生:大跃进开展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生: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大炼钢铁:凭借大跃进时期音乐、录像的情境设置,利用课件展示:

1958年钢产指标为1070万吨。

工人:只要我们使大力、出大汗,就是砸锅献铁,我们

也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实现赶超目标。

农民:棉花不用摘,先进山砍树炼钢去!

学生:老师,我家门上的插销我全拿来了。

社员:反正要入社了,这锅、铲都交公炼钢吧。

工人:听说安徽的土法炼钢形势很好。

“炼钢工人”小组展示“土法炼钢”的几幅课件图片,概括总结炼钢场景:“土洋结合”,钢铁厂开足马力,小高炉遍地开花,10月底就高达几百万座。从找矿、运输、炼钢、炼铁、炼焦……都靠大批群众投入,从中小学生到七八十岁老人,全国高达9000多万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评价

文档评论(0)

180****0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