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教案-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人的北平》教案

一导语

同学们有那样一个地方,夏天里胡同的槐花,秋天里胡同口烤白薯的香气,还有初冬时悬挂在树梢上仿佛咸鸭蛋黄似的红红的日头。依稀听见小贩的叫卖声,风车的嗡嗡声,茶馆的说书声……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北京,过去的北平。

说起北平的往事啊,真是绵长而悠远,那你知道“北平”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变迁么?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北平”往事。

、年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1928年6月

、1937年7月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

虽然北平有过辛酸的往事,但是北平更代表着着辉煌,代表着大气、代表着权势,代表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它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树,他是老舍魂牵梦绕的《想北平》他是郁达夫流连伤感的《故都的秋》,他是林语堂如数家珍的《动人的北平》,今天就让们走进故都,走进北平。

二配乐朗读,初步赏析。

你认为北平的动人之处在哪里?请有感情地朗读你选出的段落或语句,并说说你的感受(个)。

进一步赏析:请从内容或语言表达等方面简要赏析你选出的段落或语句。

()从内容上请归纳北平的动人之处。

一是自然风光动人;

二是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

三是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

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

五是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

()从语言上归纳特点:

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试看开篇一句:“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

北平

又像是

一株古木老树,

根脉

深入地中,

藉之

得畅茂

形象性强,画面感很强,语言节奏感也很强,如果分行排列就近似于诗了。

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

“散文语言中的诗意”:像诗语一样的美,像诗语一样的节奏感;像诗语一样的富有抒情性。

赏析

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并且北平有

蓝天洁月,

雨夏凉秋,

与高爽的

冬日气候。

还有这样的话:“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

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

更富有诗意,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一句,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审美情怀

另外,文中多处以“你”称呼读者,仿佛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本文之间的距离。

赏析

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生动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跃然纸上,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落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细节,又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院内栽培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他的丰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欣赏。

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不具体写是怎么新鲜的,两个“就是”,让读者去尽想这种水果的形、色、味,作者的喜爱与自豪的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来,也感染了读者!

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

阅读文章第三段,请说说这一段的语言特点

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

有几个短句,有长句;还有一些对称句(开篇几句即是);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有设问句,加重表达的语气,提示读者的注意。

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

结构一致,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尽”和“任”两个词,尽显随意、惬意、满意,最后一个反问句,更是透着无比的

文档评论(0)

15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