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docx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没有明显继发病因的情况下,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它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发性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深入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发现了许多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位点。这些基因位点主要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能系统、内皮素系统等血压调节相关的生物学途径。然而,单个基因位点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贡献较小,多个基因位点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共同决定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2.神经内分泌因素

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和肾上腺素能系统。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素是一种酸性蛋白酶,主要由肾脏分泌。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AngiotensinI,AngI),Ang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ngII)。AngII是RAS的主要效应分子,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增加钠和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2)肾上腺素能系统:肾上腺素能系统主要包括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心输出量等作用,从而使血压升高。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共同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参与血压的调节。

3.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内皮细胞能够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等。一氧化氮具有舒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而ET1则具有收缩血管、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导致NO减少、ET1水平升高,进而引起血管收缩、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病理改变,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4.肾脏因素

肾脏在血压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肾脏功能异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肾脏主要通过调节水钠潴留、肾素分泌、肾小球滤过率等途径参与血压调节。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肾素分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病理改变,从而使血压升高。

5.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涉及遗传、神经内分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肾脏等多个方面。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不断加深,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1.深入挖掘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揭示其功能及相互作用机制;

2.探讨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明确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3.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早期病变的生物学标志物,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

4.开发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新型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为更好地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红,张伟,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47(2):123128.

[2]陈小明,李丽,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6,33(1):15.

[3]王宇,原发性高血压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5,46

重点关注的细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RAS的主要效应分子是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

文档评论(0)

158****3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