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进展与展望.docx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进展与展望.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进展与展望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手足口病的防治和研究展望进行展望。

一、病原学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近年来,新型肠道病毒如CoxA6、CoxA10等也在手足口病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30nm,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包以蛋白质壳体。手足口病病毒对热、酸和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对紫外线和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我国自1981年首次报告手足口病以来,疫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手足口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37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三、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13天。口腔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手足皮疹呈斑丘疹或疱疹,主要分布在手背、指间和足底,不痒。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症状。

四、诊断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根据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等症状即可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操作复杂、周期长。血清学检测如EV71和CoxA16抗体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措施包括: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口腔溃疡可局部涂抹消炎止痛药物。

2.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但疗效尚不明确。

3.免疫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可采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病情。

4.并发症治疗:针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展望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未来手足口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病原学研究:加强对手足口病病毒的研究,了解病毒基因变异、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为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2.疫苗研发:加快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进度,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3.诊断技术:发展快速、灵敏、简便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提高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4.治疗策略:探索新的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治疗手段,提高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率。

5.防控措施: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完善手足口病的监测和预警体系,控制疫情的蔓延。

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进展和展望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进展与展望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手足口病的防治和研究展望进行展望。

摘要中提到的“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引起了广泛关注。”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以下是针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我国自1981年首次报告手足口病以来,疫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手足口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37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近年来,新型肠道病毒如CoxA6、CoxA10等也在手足口病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30nm,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包以蛋白质壳体。手足口病病毒对热、酸和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对紫外线和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13天。口腔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周围有红晕

文档评论(0)

150****62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