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叶斑病与黑斑病.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芝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芝麻叶斑病与黑斑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作物病虫害防治》

芝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芝麻叶斑病

(一)症状识别芝麻叶斑病是我国芝麻田常见的一种病症,芝麻叶斑病又称芝麻尾孢灰星病、芝麻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及蒴果。叶部症状常见有两种。病原菌以菌丝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花期易染病。

一种叶斑多为直径l~3mm圆形小斑,中间灰白色,四周紫褐色,病斑背面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块,干枯后破裂,严重的引致落叶。(一)症状识别

另一种叶斑为蛇眼状病斑,中间生一灰白色小点,四周浅灰色,外围黄褐色,圆形至不正形,大小3~10mm。茎部染病产生褐色不正形斑,湿度大时病部生黑点。蒴果染病生浅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易开裂。该病常与叶枯病混合发生、混合为害,症状各异。(一)症状识别

1、叶片受害症状:叶部症状常见有两种。一种病斑为直径1~3毫米的圆形小斑,中间灰白色,边缘紫褐色,背面生有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多个病斑可联合成大斑,病斑干枯后破裂,严重时可引起落叶。另一种叶斑为蛇眼状病斑,病斑中央有一灰白色小点,周围浅灰色,外围黄褐色,圆形至不正形,病斑较大,3~10毫米。2、茎部受害症状: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湿度大时病部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丛。3、蒴果受害症状:病斑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蒴果易开裂。(一)症状识别

(二)病原识别CercosporasesamiZimm.称芝麻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分生抱子便单生或丛生于褐色子座上,分生拖于梗顶端膝状弯曲,3~6个隔膜。分生孢子无色透明,鞭状,基部粗,3-10个分隔。大小38~99×4~5.5(μm),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稍弯曲,无色,透明,具隔膜3~10个,大小35~151×2.5~4(μm)。

(三)发生规律传播途径1、芝麻叶斑病的病菌在种子内外或以子座在病斑组织内越冬。2、芝麻叶斑病的病菌在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为害。病原菌以菌丝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花期易染病。

(四)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预防措施1、无病田留种,选用无病种子播种。2、选择排水良好的地种植芝麻,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3、施肥增施磷肥、钾肥或钙肥,可减轻为害。4、芝麻实行轮作,芝麻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四)防治方法药剂防治选用无病种子,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病体,适时深翻土地。在开花前发病初期,喷酒下列药剂:

7%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

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芝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芝麻黑斑病

(一)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叶片染病现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田间常见大病斑和小病斑两种类型。大病斑直径1~10mm,有同心轮纹,上有黑色霉状物;小病斑圆形至近圆形,轮纹不明显,边缘略具隆起,内部浅褐色。叶脉、茎秆染病现黑褐色水浸状条斑,严重的植株枯死。

(一)症状识别

(二)病原识别Alternariasesami(Kawamura)MohantyetBehera.异名AsesamicolaKawamura称芝麻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黄褐色至暗褐色,不分枝,具隔膜,大小32~98×3.5~6(μm)。分生孢子黄褐色倒棍棒形,单生或两个串生,具横隔膜3~12个,纵隔膜0~9个,大小26~102×6~26(μm),喙长。病菌生长适温20~30℃,最适pH4.5。

(三)发生规律病菌菌丝存在于病种子种皮内,偶而进入胚或胚乳。病菌随种子或蒴果传病。降雨频繁和高湿易发病;傍晚的相对湿度和日最高温度对该病影响很大;芝麻生长期时晴时雨或晴雨交替频繁的年份发病重。

(三)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多雨年份,发病重。芝麻生长期晴雨交替频繁发病也重。(2)栽培因素:连作地及播种早的地块,发病重。传播途径:1、芝麻黑斑病的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菌丝潜伏在种子中越冬。2、芝麻发病后,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四)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用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提高种子发芽率。2、播种后30天、45天、60天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3:500倍式波尔多液、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预防芝麻黑斑病发生。

(四)防治方法3、加强管理,合理追肥,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