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一套).doc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一套).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一套)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睑(jiǎn)怂恿(sōnɡ)忧郁(yù)怅然(chànɡ)

B.虐待(nüè)蜷伏(quán)丰腴(yú)栅栏(zhà)

C.缀行(chuò)假寐(mèi)搏击(bó)意旨(zhǐ)

D.哺乳(pǔ)嗔怪(chēn)驯养(xùn)伫立(zh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缥缈怂勇慷慨大方神采奕奕

B.坍塌狭隘油然而升小心翼翼

C.博学分歧水波粼粼大相径廷

D.嘹亮高邈人迹罕至花团锦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B.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请别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混为一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海水浴场是人们是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6、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

②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

③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④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7、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论语》中阐述学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表现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文档评论(0)

155****03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