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全面).doc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全面).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全面)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宛转(wǎn)争执(zhí)匿笑(nì)混为一谈(hǔn)

B.粗犷(kuàng)一霎(shà)倘若(tǎng)人迹罕至(hǎn)

C.姊妹(zǐ)贮蓄(zhù)鉴赏(jiàn)淅淅沥沥(xī)

D.静谧(bì)荫蔽(yīn)吝啬(lìn)众目睽睽(kuí)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气慨里程碑宽宏大量锋芒毕露

B.萧瑟笑吟吟物竟天择随机应变

C.坍塌城隍庙唯唯连声人情练达

D.次第秫秸秆引经据典洗耳躬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D.那种冷清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5、下列判断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A.比喻拟人反复对偶

B.比喻拟人互文对偶

C.拟人比喻互文对偶

D.比喻拟人排比比喻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7、默写填空。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__________,小草也清得逼你的眼。《春》

④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⑤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⑥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⑦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⑧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⑨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念长安故园》

⑩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文档评论(0)

134****88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