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考语文调研试卷(一).docxVIP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考语文调研试卷(一).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考语文调研试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的诗论,散见于他的书札、序文,题跋,诗歌以及别人的诗话、笔记之中,它涉及的面相当广泛,其中最受后人讥评的,是他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在许多批评家的心目中,“夺胎换骨”几乎成了“蹈袭剽窃”的代名词。黄庭坚曾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又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记庭坚语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细察庭坚之言,这里的“点铁成金”主要是指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主要是指师前人之意,本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后人往往把这二者当作一个概念来讨论。

黄庭坚的这两段话中有一点共同的精神,即:在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时要有所发展变化。取古人之“陈言”要经过“陶冶”,重新熔铸,然后为我所有。取古人之意要“造其语”即改换其言词;或“形容之”,即有所引中发展。反对此论的人往往只看到他有所因袭,而忽略了其中的求新精神。

其实,求新求变的精神,是贯穿于黄庭坚的整个理论的。所以,在讨论“夺胎换骨”说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黄庭坚在论诗和论书法中的一些意见。黄庭坚在诗歌、书法等方面都是以“自成一家”自期、自许的。黄庭坚说:“听它下虎口着,我不为牛后人。”又说:“文章最忌随人后。”强调学习古人须“以识为主”,而不能跟在古人后面一枝一节地亦步亦趋。他论书法也有类似的意见:“士大夫多讥东坡用笔不合古法,彼盖不知古法从何出尔。……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这证明庭坚的“夺胎换骨”说不可能是提倡“蹈袭剽窃”而是要从古人那里“师意”和“师辞”。他所谓的“无一字无来处”,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多地吸收,借鉴前人诗文中的语言技巧,如词汇、典故等修辞手段,充分利用前人的文学遗产,达到“以故为新”。在这里“以故”只是手段,“为新”才是目的。

论者也许会诂难说;为什么要“以故为新”?自创新意、自铸新词不是更好吗?这个意见当然有道理,但我们却不能忽略了这样的事实;除了生民之初,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其前一个时代文学的继续和发展。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无论是意境,形象,还是用来表现这些意境,形象的词汇、典故等修辞手段,都有很强的传统性,它们的改变是相当缓慢的。到了北宋,诗歌的各种艺术技巧都已有了相当数量的积累之后,诗人们要想“一空依傍”地自创新意、自铸新词,就非常困难了。

清人蒋士铨诗云。“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确是道出了宋人处境之艰难。黄庭坚生当其时,他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一方面继承了韩愈的“陈言务去”的精神,另一方面,他转而对前人留下的丰厚遗产采取积极利用的态度,提出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方法。

“夺胎换骨”说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这种对前人艺术技巧的借鉴方法容易被误解成从书本中去寻找创作源泉。一些没有出息的诗人奉此为圭臬,却没有学到“求新”精神。这是黄庭坚此论受到后人讥评的重要原因。如果江西诗派中人都只知“蹈袭剽窃”,那么这个诗派早就会销声匿迹,绝对不可能对南宋诗坛产生那样巨大的影响。江西诗派中的几位健将,如陈师道,陈与义,徐俯,韩驹、吕本中等,都颇有自立的气概,而不是一些蹈袭剽窃之徒。这就证明“夺胎换骨”说在江西诗派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有限的。

第1页/共17页

(摘编目吴砺锋《贾廷坚”守胎换审“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分别是指从言辞和诗意两个角度学习古人,后人对二者有着明确的区分。

B.许多批评家只从字面理解“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却不结合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实践去分析其理论。

C.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高峰,阻碍了宋代诗人的写作,黄庭坚认清了这一局面,提出了“夺胎换骨”说。

D.将“夺胎换骨”说作为重要指导思想的江西诗派人才辈出,表明该理论不可能是提倡“蹈袭剽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黄庭坚关于“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的原文,并作出解释,为论证本文观点作准备。

B.文章认为创新是黄庭坚一以贯之的思想,在引用其诗论后又以其书法理论佐证,使论证更严密。

C.文章从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指出文学创新很难“一空依傍”,来进一步肯定黄庭坚的观点。

D.文章最后指出“夺胎换骨”产生的流弊,并以江西诗派的诗歌成就反面论证这种流弊真实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

文档评论(0)

【名校真题共享】涵盖小学至研究生,科目齐全。提供历年真题、模拟试卷、解析答案及高频考点分析。拥有教育界资深团队,平均教龄超10年,深谙考试趋势。不仅限于数学、英语,还包括理化生、文史政及专业科目。附加个性化学习计划定制,助您高效备考。一键获取,提升成绩,我们是您升学路上的坚实后盾。欢迎各界学子访问交流,开启学霸模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