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金成矿带.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书报告李前(20111003335)

小秦岭金成矿带

一、区域构造背景

小秦岭地区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北地台南缘华山-熊耳山隆起区,属太华地

块,为华北地台与秦岭微板块的交界地带,由太华台拱和金堆城台凹2个次级

单元组成,南以铁炉子-三要-黑沟-栾川断裂与北秦岭构造带毗邻,北以小秦岭

山前断裂(太要-故县断裂)为界。本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相接

地带,中生代以前为华北克拉通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克拉通边缘特征;在

中-新生代经历了秦岭造山带陆内造山运动后,成为秦岭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

由于受板块边界深断裂和秦岭褶皱带长期活动的影响,区内构造形态复杂,断

裂与褶皱均较发育。

小秦岭地区大地构造上是秦岭造山带的一部分,其区域成矿背景与秦岭造

山带紧密相关,小秦岭金矿田也是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及

成矿过程也与秦岭造山带之形成演化相伴始终。

读书报告李前(20111003335)

秦岭造山带为“三块夹两缝”的构造划分,即其主要由华北板块、秦岭微

板块与扬子板块组成,三者之间分别被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所分割。秦岭

造山带东部以秦岭山前断裂为北界,与华北地块相接,西部以武山-德欠断裂构

成西秦岭与祁连造山带的分界,南部以玛曲-南坪-荷叶坝-南坪-略阳-勉县-石泉-

城口-房县-襄樊断裂构成南部界线,分别与松潘-甘孜造山带、扬子地块相接。

根据主造山期构造特点和中新生代构造叠加特征,可进一步将现今的秦岭造山

带划分三块、两带,即由华北地块、扬子地块、秦岭地块和商丹、勉略两主缝

合带。其中商丹带北侧的北秦岭为华北板块的大陆边缘构造单元,与华北克拉

通以方城一奕川一洛南断裂带为界,发育具有岛弧和弧后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

变火山一沉积岩套和具有岛弧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类和基性侵入岩类,是

秦岭早古生代洋盆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带。秦岭微板块在晚古生代之前属于扬

子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是在伴随勉略洋盆发育过程中逐渐从扬子板块北缘解

离出来的挟持在两条主缝合带之间的微板块。商丹蛇绿岩带和勉略蛇绿岩带分

别代表秦岭自新元古代和泥盆纪发展起来的两个有限洋盆,三个板块沿两主缝

合带依次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奠定了秦岭的基本构造格局。秦岭造山带自

早前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多阶段、多体制的构造演化过程,造山时间长,不同的

构造演化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体制,并形成不同的构造单元。从地质历史时期

来看:

1、太古代至中元古代(Ar-Ptz)可定义为前造山期。

约1850Ma前,华北古大陆和扬子古大陆基底分别形成,形成Ar-Pt:结晶杂

岩(大别群、太华群)。约1850-1050Ma期间,秦岭洋为多岛海,扬子板块北缘

在中元古代末(约1050Ma)的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中形成地体增生型大陆边

缘,分别形成了火山一沉积建造(武当山群、熊耳群)。

2、新元古代至中三叠世(Pt-T)为主造山期。

32

从晋宁期到印支期是秦岭板块构造活动的主要时期,板块的多次俯冲、碰

撞使得中国南、北大陆联合在一起,秦岭造山带也基本定型。

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晋宁运动形成统一的扬子地块,北秦岭地

区与华北古陆再度分离,秦岭成为华北、扬子地块间的扩张岛海区。扬子古陆

北缘在该时期广泛伸展,发育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火山-含黑色页岩沉积岩系。

加里东期,秦岭开始俯冲造山过程,华北地块向秦岭微板块俯冲,早古生

代洋关闭,北秦岭地区重又拼贴到与华北板块上,中上地壳内华北地壳和北秦

岭地壳形成锯齿状楔入构造。南、北大陆开始俯冲汇聚,扬子板块先后沿商丹

带和勉略带向北强烈俯冲,从而形成南秦岭造山。

华力西期-印支晚期,南北秦岭沿商丹带由俯冲为主转为碰撞为主,在以SN

向挤压为主的应力背景下,秦岭洋萎缩和最终闭合,南秦岭形成以大规模滑脱

构造为特征的印支褶断带,北秦岭形成大规模韧性剪切推覆构造。此后(约T

2

末)小秦岭一熊耳山构造带形成开阔褶皱和叠

文档评论(0)

181****89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提供各种优质的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