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一)

借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借阅期为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为了不辜负我当初借书的初衷,决定看完它。

竟然一上午就看完了,果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应该说这是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白夜行》,第二本《解忧杂货店》。看完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书中的人物关系构思很巧妙,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出其不意。

看这本书时,也是如此。本书开篇写的是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当我特别好奇他俩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被害。当时就一直在想,开篇的少男少女肯定会再次出现,但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出现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我往下看,有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书中作者花了大幅的篇幅讨论了死刑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如果小夜子没有被杀害,她的立场到底会不会动摇呢。会不会奔走呼告,坚持让史也和纱织为自己年轻时所犯的罪,接受应有的惩罚呢。

我从内心深处来讲其实是不希望史也受到惩罚的,他在自己内心已经给自己判了刑,并将囚禁一生。相对于用一生默默赎罪、回报社会、造福群众,在监狱里背负着那虚无的十字架,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我以上的观点也仅限于这本书中的史也。毕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也只有在犯人受到应有的审判、接受应有的刑罚的基础上,再来探讨他们是否真的悔罪。刑罚对他们而言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死刑是否真的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从小夜子的遗作来看,她当然是倾向于杀人偿命,这是一种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她认为刑罚并没有让犯人改过自新,他们会凭着高超的演技假装悔罪而获得减刑和假释,走上社会后依然会成为社会的毒瘤,祸害苍生。

但是我从里面也读到了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深深置于内心的那种复仇感,坚定而执拗,让人不禁会掩卷深思。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两对人对命运各自不同的选择,史也和纱织,道正和小夜子。史也为了弥补自己年少时犯的罪,选择积极前行,为救治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纱织却沉浸在懊恼和悔恨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道正选择了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小夜子却作为受害人家属,做了更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研究。

我不敢说哪种选择更好,毕竟我不是他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但是,我更接近于选择一种全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前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颓废和逃避显然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本书的结尾,因为找不到婴儿的尸体,史也和纱织并没有受到审判,这无疑也说明了作者的态度。但是他们给自己的惩罚是一辈子,背负的是沉甸甸的十字架,而不是虚无的十字架。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二)

无解的审判——《虚无的十字架》读后小记

罪与罚的本质为何,是让犯错听到审判而感到内心解脱,还是让他重获自由用一生赎罪。

合上书,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审判,死刑,虚无,沉重…在脑海中翻腾着。

两个少年因为二十一年前犯下的错误,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原本简单的爱情,在背负了沉重的错误后,像一个诅咒,更像一个病毒,在二十一年后扩散到更多的家庭。二十一年间,史也努力弥补着自己的过错,希望可以改变和帮助更多;纱织则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得到任何东西,过着卑微不堪的生活。

史也和纱织二十一年不同的发展轨迹;小夜子和道正在离婚后对于爱女死亡所做的不同行为;死者家属希望凶手能因死刑而反省自己的错,而凶手至死都认为死刑是自己的命运。充满着对立和矛盾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怎样才是真正为自己的过错承担。

书中的辩方律师曾说死刑很无力.因为虽然完成一命抵一命的弥补形式,却不能真正让受害者家属感到欣慰,因为伤害已成事实。且有时,希望执行死刑,并不是表面上愤怒的延伸,更多的是受害者家属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夺走犯人生命这一严重的惩罚,让犯人能够反省的表达。同时,也是避免更多同样悲剧发生的方式。可是,真的可以吗。

如若犯人早已觉得生无可恋,才丧心病狂地犯罪,或是觉得走到如今的田地,是由于自己从小缺爱坎坷的经历,一切都是自己的命运。那任何的惩罚,还有意义吗。死刑,恐怕反而成为了逃避承担更多责任的解脱。死刑过后,留给受害者家属的,只是顿时失去了目标的迷茫和空虚。所以书中辩方律师才会认为不同的事件应该有不同的结局,只是还有怎样的结局,没有人能答得上来。死刑废除论因此悬而未决。

我不禁好奇,监狱里的那么多罪犯中,有多少是因为被剥夺了自由的惩罚而进行反省的。如果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那不该有那么多的前科罪犯再度入狱了。可即便知道犯人并不都能自我惩戒,还是要让他们在狱中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这,便是现状。而在生活中,并非每个错误都需要入狱或被判死刑,甚至当犯错的时候会轻易地被原谅。但人有时仍会因某个错误感到自责、愧疚、内心惶恐终日不安,这份不能自我原谅的心情,或许才是真正的审判,是最沉

文档评论(0)

134****5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21233020001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