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各省市二模作文汇编:人文情怀,创新思辨,高分模版.docxVIP

2024届高三语文各省市二模作文汇编:人文情怀,创新思辨,高分模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届高三各省市二模作文汇编

1.关联教材,人文情怀

(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祝福》等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总能激发我们的悲悯情怀,而现实生活中许多身处困厄或遭遇灾难的人也应该得到我们的深切关怀。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心怀悲悯,传递温暖。

2.同情是美德的最高境界。

3.拒绝冷漠,心怀悲悯。

例文:

常怀悲悯之心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它就是爱,它驱使我们不断追寻着温暖,唯有拒绝冷漠,心怀悲悯才能实现人间大爱。

然而放眼当下,这个物欲横流、超速发展的社会,冷漠与无情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形成了一种隔岸观火的看客心态。重庆公交车事件中一车人湮没于浩浩长江中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对此,我们应拒绝“事不关己”的冷漠心态,心怀悲悯,才能实现人间大爱。

拒绝冷漠,心怀悲悯,使人得到提升

你可曾听见孔子于列国混乱中悲叹的“苛政猛于虎”?你可曾想起屈原在楚国高台上忧心忡忡吟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可曾向往杜甫于大唐落寞时高呼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如萧纲所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正是他们深沉博大的悲悯之心,使其灵魂升越到了一个个冷漠不仁,安享富贵的官员所无法企及的高度。哪怕星移斗转,时过境迁,依旧闪耀在历史长河之中,为世人所称道。

拒绝冷漠,常怀悲悯之心,使社会得以发展。

中国院士朱显漠因同情黄河决堤农民颗粒无收悲凉景象,立志改变局面。毅然告别工作环境优越的南京,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中科院研究所,在黄土高原上反复考察二十多次,三次翻越昆仑,两度入疆,最终提出了对黄河治理具有建设性意见的28字方略,改善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心系国家,心怀悲悯的大爱让他扣开了科学研究厚重的大门。若是他对民生冷漠,视而不见,那么黄河水土流失严重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

拒绝冷漠,常怀悲悯之心,使国家走向富强。

焦裕禄为政心怀悲悯,关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顾方舟为医心怀悲悯,关注病人身体状况而不收受回扣;张丽莉为师心怀悲悯,关怀学生的安危不在乎自己……正是有如此之多的人在背后默默奉献,传递爱与温情,我们的国家才得以如此平稳地走向富强安康。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如今的我们应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让冷漠被悲悯化成春风,让无情被悲悯变成暖流。愿世人都能拒绝冷漠,常怀悲悯之心,人间大爱,则计日而待矣。

2.二元思辨,常与奇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试题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中所论述的“常”和“奇”看似是一对简单的概念,却在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常”意味着合乎常理、合乎逻辑,代表着主流文化或思想;“奇”既特立独行、不同流俗,也出类拔萃。“常”与“奇”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常”“奇”并肩,促文化长远发展。

2.以“常”为本,以“奇”制胜。

3.在“常”中求“奇”,实现超越。

例文:

“常”与“奇”的和谐统一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常”与“奇”宛如两条蜿蜒的溪流,看似独立却又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却共同展现着中国的独特魅力。

“常”,是那些经过岁月沉淀、历经风雨仍岿然不动的真理和智慧。它代表着主流文化或思想,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便是一种“常”,它倡导仁爱、礼义、诚信,这些价值观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在现代社会,“常”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追求真善美。

然而,“常”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在“奇”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完善。正如古人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常”的生机与活力。而“奇”,便是那些敢于挑战传统、突破常规的思想和行为,它代表着创新、进取和超越,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成就都源于“奇”的灵感和勇气。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开放与包容,更开辟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不光使澳门顺利回归了祖国怀抱,还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资源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