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卷(三)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2024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卷(三)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卷(三)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文艺天生具有某种历史气质。从我国的早期绘画半坡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到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再到戏曲舞蹈萌芽于远古先民祭祀娱神的典仪活动等,都包含着诉说、回忆、记录历史的作用及功能。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作为形象生动的文艺作品,也是不同时代历史变迁的艺术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这里提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对当前文艺创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所谓“大历史观”,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用全面、客观、辩证、联系发展的眼光透视广阔而深邃的历史时空。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站在高处以宏阔的眼光观察对象,不为事物的假象所蒙蔽,获得高瞻远瞩的境界和效果。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活着的历史。对深沉厚重的历史、对鲜活喧嚣的现实,都要竖立起正确观察事物的坐标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不被波谲云诡的世事变幻和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所迷惑,才能在洞穿历史和现实底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程和世道人心做出准确有力的刻画和呈现。

有没有正确的历史观,相当于一个人有没有正确的思想,对于能否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影响极大。北宋末年,山东济宁境内水泊梁山曾活跃着一支以宋江为代表的起义队伍,施耐庵的《水浒传》把他们写成大闹州府、救济百姓的英雄好汉,而俞万春的《荡寇志》则将他们写成对抗朝廷、为非作歹的匪徒贼寇。与此相呼应,胡应麟、沈德符、李卓吾、金圣叹等围绕小说所做的评点,也颇多不同意见。同一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两部意义截然相悖的作品,塑造出两种面目彼此对立的艺术形象,并引发评论家矛盾对立的观点,要害乃在于不同的历史观所致。原因很简单,文艺作品为文艺家所创造,他对表现对象认识正确与否、深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艺术形象是否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由此可见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于文艺创作是何等重要。

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当然包括注重抒写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而辉煌的大历史,注重描绘中国人民近百年来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大时代,但这绝不意味着只能表现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只能搞大题材、大主题、大项目、大制作。文艺总是以具体形象来反映生活。由这一根本特征所决定,文艺创作不能像社会调查那样,以扩大统计的数量与规模来保证归纳定性的可靠性及价值,而只能通过赋予具体形象更加鲜明特征和更为深厚意蕴,来增加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概括力。

当然,我们赞赏小切口写出大气象、大境界,绝非表示对那些咀嚼一己之欢、有意消解对历史严肃性等不良现象的容忍,相反,它们恰恰是文坛所应清除的污垢。一段时间以来,某些文艺作品热衷于“戏说历史”“消费历史”甚至“解构历史”,贬低崇高、讥讽道德、调侃英雄,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主流化等歪风屡禁不止,屡见不鲜。在这些作品里,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等宏伟图景,多半被演绎为阴谋、争宠、篡权、夺位等;尘世烟火和人生百味等美好生活,往往被置换为食色、情爱、算计、玩乐等原始生命本能的宣泄和展示,其间充斥着戏谑、滥情、暴力、刺激等娱乐性因素,缺乏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起码的尊重和敬畏。这种文艺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警醒、反思和整改。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政通人和,前程远大。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节点,文艺工作者担负“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庄严使命。这尤其需要广大文艺家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擦亮眼睛,洞明世事,在贯穿古今纵向尺度和融通中外横向尺度的交织考察中,感受和把握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砥砺前行的铿锵脚步与豪情壮举,以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为攀登文艺高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贡献。

(摘编自《大历史观让文艺创作更加心明眼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与历史有着天然联系,从文学的源头即可见二者关系。

B.有无大历史观,决定了艺术家能否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C.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品评,树立大历史观都至关重要。

D.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肩负使命,尤其需要树立大历史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罗列上古文艺到明清文艺的例子,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了立论基础。

B.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文章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

C.文章比较《水浒传》和《荡寇志》,阐明了前者艺术成就高的根本原因。

D.文章列举了文艺作品消解历史的不良现象,表现出对这些行为的担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