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基础知识.pptVIP

中药基础知识.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基础知识;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其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中绝大多数源于天然的植、动、矿物,其中尤以植物类药居多,故古人习惯将中药称作本草。;中药的性能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中药的性状是用以概括药材本身的自然特征的,主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等。性能是从用药后机体的反应中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性状是药物自身客观存在的,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两者的认识方法、含义和内容截然不同,不能混淆。;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是:①祛邪去因。②扶正固本。③协调脏腑经络功能。从而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药物发挥其基本作用,以纠正疾病阴阳偏盛或偏衰的若干性质和特征,前人称之为偏性。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即功效)和不良反应(副反应及毒性反应)。中药的功效只是其作用的一部分。

产生副反应的原因:一是因为药物的偏性过大;二是由于一味中药往往有多种作用,有时只能利用其一部分,而不为病证所需的作用便成为副反应,如大黄治疗冷积便秘。

毒性反应是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过量或服药太久所致。;一、四气五味;四气与功效的关系:一般来讲,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温热药多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药性寒热主要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阴阳盛衰的总体倾向,并非具体功效。因此,学习中药不仅要了解其药性寒热,以认识该类药的共性和作用基本倾向,更要掌握其具体功效,才能认识各寒热药物的个性特点。徐灵胎所谓“附子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石膏与黄连之寒迥乎不同”,就是这个道理。;四气与其他性???的关系:药性寒热是从特定的角度概括药物作用的一种性质,仅反映该药影响人体寒热变化(或阴阳盛衰)的倾向,而不能表明该药其他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势、作用强度、作用的益害性等。这些药物作用的不同性质和特征,皆有其相应的性能内容。因此,学习中药时,必须四气与其他性能相结合,才能全面认识和掌握其特点。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本经》所谓“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即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药物的四气,为这一用药原则提供了药理依据。四气理论也是该临床用药原则的理论基础。;(二)五味;酸: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乌梅敛肺止咳、涩汤止泻,乌梅、五味子生津止渴等。另外,酸味尚有生津,合甘味以化阴的作用,此与涩味不尽相同。

苦:有泄、燥湿、坚阴的作用。泄的含义较广,有通泄,如大黄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有降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枇杷叶除能降泄肺气之外,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有清泄,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等证。燥湿用于湿证。此外,有的苦味药具有坚(护)阴的作用,如知母与黄柏,可用于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的病症以“泻火存阴”。;咸: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等病症,如海藻、昆布消散瘰疬,鳖甲软坚消瘕等;有的具有泻下作用,如芒硝泻下通便等。

淡: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茯苓、薏苡仁渗湿利水。

确定依据:一是药物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因此,味的实际意义也是标示药物真实滋味,或提示其基本作用。;(三)性与味的关系:

(1)性同味不同,作用不同:如黄连、浮萍性均寒,均能清热,但黄连味苦清里热,浮萍味辛解表热。

(2)味同性不同,作用不同:如紫苏、薄荷味均辛,均能发散解表,但紫苏性温而散风寒,薄荷性凉而散风热。

(3)性味俱同,作用略有不同:如黄连、黄芩、黄柏均苦寒清里热。但黄连偏清心热,黄芩偏清肺热,黄柏偏清肾热,这就显示了药物的特性,这种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特殊选择性,就叫做归经。;五味歌诀:

能收能涩本是酸,苦泄燥湿并能坚,

咸能软坚并能下,和缓补益须用甘,

辛能行散发肌表,淡味渗利功偏擅,

此是五味各所主,应同四气一同参。;二、升降浮沉;药物的质地、性味、炮制、配伍等,均能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

一般而言,矿石、贝壳等质地沉重的药物多沉降,花叶等药多升浮;辛、甘,温热药物多升浮,酸、苦、咸,寒凉药物多沉降;药物多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但也有例外,如巴豆辛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赶紧 下载啊啊啊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