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
风景名胜风景名胜详情如下:尧庙华门仙沟洞姑射山平阳古城尧庙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临汾和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驾临此。尧庙现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全国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历代帝王将相,达官司显贵,墨客骚人,对尧庙吟咏甚多,赞叹备至。华门华门——天下第一门,位于尧庙广场的西面,锦悦城东南侧。临汾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由太原理工大学的赵建彬老师设计,建于2002年,华门3年建成,位于尧都旅游区中心,占地150亩。华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主体工程包括大台阶、裙房、主门、阁楼4部分,地下二层,地上7层,总高50米,长80米,宽40米,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华门博彩“门”建筑精华,集历史纪念和游览观光于一体,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登高望远、华门飞愿、名门博览、华门之夜”等十大景观而著称。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仙洞沟仙洞沟景区位于城区西25公里,地外吕梁山南麓,总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是山西省人民政府1987年公布的首批风景名胜区。人文、自然景观48处,由南仙洞、北仙洞、云雾寺三大古建筑群组成。境内仙迹灿灿,石洞幽幽,山貌奇特,景色秀丽,随时令变化,景观变幻无穷——
酷似仙女静卧的睡仙女峰;尧王夫人鹿仙女梳妆打扮的仙镜石、梳妆台,受惩罚的仙梯、仙磨;八仙聚会的会仙台;韩湘子舍身成仙的舍身崖;乌龙栖身的大、小乌龙潭;唐高祖李渊仙洞脱险遗留马蹄铲、南天门;秦琼为搭救李渊所遗留的将军柱、将军帽、拴马桩;宋王赵匡胤三游仙洞,遗迹众多,有宋王石、馒头岭、十八盘、狮子坪、豹榆等;姑射神女羽化成仙时飘落的仙棺;尧王教子丹朱下棋的棋盘石;华北第一大嶂谷中,龙须瀑、巨蟒窟、鬼门关等景点比比皆是;以及半仙洞、睡仙洞、如意沟、鹿沟等。姑射山姑射山,属于吕梁山脉,相传为尧王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因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语而出名。这里山势奇险,环境幽雅,仙洞创建于唐武德年间,历代曾修葺扩建,现有建筑40余处,共有房屋庙堂120多间,石窟洞70多孔。亭、台、楼、阁,大小殿宇,多数依山背洞,靠崖面沟,就势构筑。奇峰异洞,苍松翠柏,青山环抱。其间一条数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对峙。春、夏、秋季鸟语花香,清凉幽静,到此颇有置身“仙境”之感。平阳古城坐落在临汾市区中心,大约始建于北宋年间,金、元、明、清皆重修过,但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1600平方米,通高40.5米。四面没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八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五米的券门。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上做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建筑独特,高大雄伟。古人称之为“拔地千寻,依云逼日”。可惜这样一座重要的古建筑,于1948年毁于战火。1983年,临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倡议全市人民集资捐款修复鼓楼。1984年开工,1986年恢复原貌***********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