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归纳: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1、近代化历程受到三座大山倾轧、排斥和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2、近代化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4、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认识及启示1、是在列强侵略引发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开始的。2、面临三大障碍:外资、本封、官资。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化是经济近代化重要前提。3、进步的社会革命或改革、正确的国家政策对中国经济近代化起到推动作用。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习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紧跟时代和世界发展潮流。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性人才队伍。(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1992年):政策性调整阶段,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放权让利(国家、企业、个人)。第二阶段(1992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目标)建设。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企业活力,推动经济迅速发展。(五)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转变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具体表现: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原因: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模式。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果:对建国初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具体表现: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原因: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发展迅速,成就举世瞩目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具体表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原因: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工业发展的调节作用。结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材料30多年前,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型国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绝迹,中国没有外债,1978年对外贸易额仅有300亿美元。中国人很少有出国的,在国内也很少见到外国人的面孔.1978年我国GDP仅为3624.1亿元.2011年为47万亿元。(六)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国内方面
国际方面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3.亚洲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对中国有借鉴作用4机遇: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对外投资1.“文革”的十年动乱和长期闭关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急需恢复和发展1.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趋向缓和2.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1、背景材料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在70年代,新加坡、南朝鲜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它们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猛增,迅速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故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经济特区2、过程设立:(1)经济特区2、过程设立:特点①特殊的经济政策②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意义:(2)沿海开放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置意义(4)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置、特点、作用)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区域范围:前者,内地;后者,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政策范围:前者,只是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后者,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6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售后服务方案制定流程.docx VIP
- XX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大楼X座电梯采购项目采购需求(2024年).docx VIP
- 2025年8月广东深圳市福田区选用机关事业单位特聘岗位工作人员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低温风力发电机保护控制器设计.doc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9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方正证券-电新行业新技术~固态系列1-破土凌云一一固态繁荣前夕,设备产业化加速推进.pdf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24:议论文阅读之议论文语言【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T CACM 1543.1—2023 草果精油 标准.pdf VIP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5年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