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衡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pdf

2024届衡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衡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宋韵是继唐代之后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李泽厚说:宋代是以郁郁乎文哉著称的,它大概是中国

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宋韵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审美观念方面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是

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两宋时期,美不仅体现为艺术审美,也有生活审美。美的生活不仅在别处,

在艺术之中,而且也在此处,在日常生活之中。宋韵所概括的审美风格和情趣,是艺术和生活的统

一,也是雅和俗的统一。一味强调宋韵中高雅精致的一面,忽略其生动鲜活、富有生活意趣的一面,

尤其是在代指通俗文化和社会生活时,显然不够全面。例如两宋时期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它们也属于

宋韵的有机构成部分。

②讨论北宋的宋韵和南宋的宋韵时,既要注意到它们的共同点﹣﹣如都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感色

彩等,更要注意其不同点以及各自与时代、社会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导致两宋时期宋韵文化差异,除

却政治经济因素影响外,所在地域文化的差异恐怕是重要因素。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指出:

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

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仅就南宋的宋韵而言,较

之北宋最明显的不同恐怕就是在审美情趣上更追求精致、细腻和含蓄、内敛,在艺术创作构思方面则有

意无意忽略整体而重视局部、重视细节。绘画上马远被称为马一角即为明证,马远与范宽的区别,不

在于绘画技艺方面,而是在画的布局和整体格局及气势上。至于文学中的婉约一派至南宋在审美风格上

则更具阴柔意味,甚至走向消极、颓废。

③至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外乎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

④外部原因,除却显而易见的最高统治者统治能力低下、南宋政治军事方面更加赢弱外,当与临安所在

之江南文化和两浙文化有关。如果说北宋首都所在地汴京属于中原文化圈,属于内陆文化;则临安显

然属于这一文化圈的边缘并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系统即江南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的整体特点就是水文化,

也是主情、尚文的文化。相对于内陆文化,江南因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受儒家影响要比中原小一些,在

文化个性上也就更为自由、活跃。此外佛教、道教在此传播也更为广泛。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着政治

文化中心的南移,上至君主大臣下至一般士人,都较多沉溺于山水而又感怀故国,其审美趣味自然多偏

于惆怅多情的浅吟低唱,而南方特有的气候和秀丽自然风景又强化了这一点。就南宋时期的宋韵而

言,不仅较之北宋时期显然更多融合了江南文化的特色,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文化中雅文化的承继也更

加突出。同时,由于市民阶层的产生和都市经济的发展,也受到通俗文化和通俗文学的影响,在追求雅

致、精致美学趣味的同时也兼顾了雅俗共赏,这在南宋的话本小说中可以找到很多例证。

⑤历史充满吊诡,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一直较为赢弱直至走向灭亡的宋朝,反而在文学艺术、

文化和学术领域达到高峰,也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的名言:关于艺术,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

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对美有特殊认知和感受力的民族,则正是在宋代,中

华民族第一次在审美观的建构和审美趣味的成熟方面上升到崭新的高度﹣韵这一概念的被广泛运用就

1

是一个标志。此外,中华民族对日常生活审美的建构和提高,也在两宋达到高峰并形成一种新的雅俗共

赏的生活方式。由此可以认为,宋韵之所以产生于宋代而非其他朝代,既有历史的偶然,更有必然。

⑥在今天,我们弘扬宋韵文化,不能仅仅缅怀那一个逝去的时代及其美丽却哀婉的社会风貌,不能只

是限于对宋韵的精致高雅给予赞美,而是必须从中寻找宋韵之所以为有宋之韵的根本所在,并且

把其中那些过于阴柔、消极的成分剔除,而吸收那些健康且有生命力的成分并发扬光

文档评论(0)

175****9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