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2022_202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 (1).pdf

河北省邢台2022_202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 (1).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邢台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为《论语》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但由于首章突出的“悦”、“乐”二字,似可借此简

略谈论《今读》的一个基本看法:即与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

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

的设定。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

或人生归宿,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

作为儒学根本,首章揭示的“悦”、“乐”,就是此世间的快乐: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

出它们。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悦之,

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会,来相见面,来相饮酒,来相聊天,不也愉快?

特别又从远方来,一定是很久没有见面了,在古代,这就更不容易,当然更加快乐。这“乐”完

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与你”的快乐,而且此“乐”还在“悦”之上。“悦”

仅关乎一己本人的实践,“乐”则是人世间也就是所谓“主体间性”的关系情感。那是真正友谊

情感的快乐。(选自李泽厚《论语今读》)

材料二:

“乐感文化”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深层的“文

化——心理”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中华民族民族

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颜乐处”所揭示的安贫乐道、豁达自信的处世理想

和人生态度,“曾点气象”所描述的寓无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的审美精神,无不体现着中

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因此,笔者尝试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分析。

1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第页(共12页)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之后首先问“伤人了没有”,没有问马,这可以看出夫子对个

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此其一。其二,《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强调人们要自

强不息、韧性奋斗。其三,《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慎终,追远”的生

命关怀。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中国“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

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因此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自己的奋斗、靠人与

人彼此之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

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调。因此,《学而》中才会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言论。为什么《论语》要求我们这么做呢?这是由于“乐感

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认为,我们人类走不若马、力不若牛,又没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没有

一个“超人”帮助我们。怎么办呢?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团结。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儒学为核心的“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

天主可以依赖,“人生一无所本,被偶然扔掷在此世间,无所凭依,无所依皈”。但我们并没有

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以人为本,依靠“乐

群”的生存智慧,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这种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

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体

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就人性完满的角度而言,“乐感文化”表现为“乐感”的人性

追求。所谓人性完满,是通过“诗”“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塑造一个完人,更是“乐生”的生

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

文档评论(0)

Yxq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