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环境的沉积相类型(地史学).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渡环境的沉积相类型

资勘3班

第?组

组员:徐东、檀志刚、于抒放、林良平、姚勇、莫凌超

目录

过渡环境沉积代表——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沉积物的组成

三角洲沉积物的特征

过渡环境沉积代表

三角洲环境是过渡沉积环境的典型代表

三角洲沉积:

河流与海(湖)盆汇合处形成的大型锥状沉积体

概述:

三角洲一词早在公元前400年就由Herodotus的人使用,他发现尼罗河口冲积平原在形态上象希腊文字母“Δ”(delta),从那是起三角洲这一术语就产生了。

三角洲的最初定义是Barrel(1912)提出,认为“三角洲是由注入或仅靠永久性水体的河流所建造的部分属于陆面上的沉积体”。

许靖华(1979)定义:一条河流入海和入湖的河口部分,坡度渐平缓,沉积物大量堆积,河流形成许多分流,通常把第一个分支以下经常受到河流影响的沉积区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

1)三角洲是河流作用与海水作用长期斗争的结果

三角洲是由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而成,但海水的波浪和潮汐作用可以使

它们遭受冲刷和改造,使其重新分布。

2)三角洲的形成发育实质是分流河道不断分叉和向海方向不断推进的过程。

3)海平面周期性波动是原三角洲破坏和新三角洲形成的关键因素,最终形成复合三角洲体系。

三角洲的分类

根据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相对强度分为以下三类:

1)河控三角洲:

河流输入的沉积物能量比海水能量大的多的情况下形成的。

2)浪控三角洲:

一般只有一条或两条主河流如海,而分流不多也不大;

同时河流输入海的泥沙量少,砂与泥比值高;

波浪作用大于河流作用。

3)潮控三角洲:

发生在河流注入潮汐作用较强的地区;

潮汐作用加强,双向的潮汐流和河流洪水的冲刷作用,常将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在河口的前方改造成线状潮汐砂坝;

潮汐砂坝平行于潮流方向,在河口的前方呈裂指状放射分布,充填在潮沟内或两侧。

沉积物的组成

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在平原上通常呈三角形或鸟足扇状体,其沉积由三部分组成:

三角洲平原(顶积层):

分支河道砂质沉积、泛滥平原上的粉砂粘土和泥炭沉积,陆生生物化石丰富

三角洲前缘(前积层):

河口砂坝沉积,以砂和粉砂为主,层理发育

前三角洲(底基层):

浪基面以下,以悬浮沉积为主

含有大量分散状有机质、薄层

纹状粉砂含水平、块状层理。

海(湖)生生物增多,沉积物

呈暗色,有机质丰富可成为良

好的生油层

沉积物的特征

三角洲向海(湖)方向推进时以侧向加积为主形成前积层明显的下超状态

垂直层序上沉积物自下而上呈现由细到粗的反旋回序列

旋回序列

旋回性特征是沉积岩层最为重要的属性之一,尤其在对于区域地质背景波动做出敏感响应的陆相盆地沉积序列当中更是如此.沉积岩层的韵律性或旋回性特征由岩层的岩石学性质在纵向上的(随时间的)有规律变化所决定,这些变化主要由以下方面所体现,包括:组分变化、粒度变化、颜色变化、沉积补偿强度变化、氧化还原强度变化,以及化石群性质变化等.研究表明,沉积岩层的韵律性或旋回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湖)平面变化影响,但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应是沉积过程对于区域地质背景波动的响应,其主控因素是构造波动.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